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导学设计

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导学设计

作 者:刘庆霞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八中学 271409)

摘   要:“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观学习诉求和愿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本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升本课堂和导学策略是生本教育发展的特有形态,也是实现生本教育的有效途径。生本教育为发展现代化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更多实用性人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本文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导学设计加以分析。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生物;导学设计

引言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思维跳跃,创新意识较强,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如何使生物科目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特点相融合是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思想转化、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课前导学设计
在现代的社会教育背景下,考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教学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围绕课堂的核心内容设计预习形式,充分做好课前引导工作。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身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1]。面对日益激烈的生存条件,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应强调学生注重掌握高效的预习方法,培养其再学习能力,将预习效果作为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性人才。比如,教师可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预习方法进行适当地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其生成敏锐的知识导向思维。课前引导活动设计时,应围绕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水平,保持预习目标不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还应该体现出课堂知识的重点。预习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捕捉能力,也能增加他们的实践热情,从而发散创新思维。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方向,使学习与实际充分结合起来。例如,图1为预习教案的演化过程,教师可以由最初的被动型学案逐渐向混合型教案过度,最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教案。








图1  预习教案的发展模式
二、课堂导学设计
(一)案例生活化,教学工具现代化
    通常情况下,教师为了避免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化,往往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生硬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生物课程的热情。生活是生物的起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生物教学案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是否含有生物题目的缩影,让他们举一反三地练习,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我国的大多数学校纷纷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工作,而且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多媒体技术可以容纳丰富的内容,从多个方面讲解生物实验步骤,使抽象的理论叙述变得直观化、具体化[2]。
(二)设置情境,引发问题探究
如果生物教学内容仅仅依靠课本中的知识,不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容易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他们健康成长极其不利。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索生物学中的奥秘,活跃学习气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特征,通过增加教学互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的发现探索中来[3]。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新闻,即一位身体健壮的农民跳入菜窖中却离奇死亡了,然后将装有菠菜、土豆的塑料瓶子用黑颜色的纸糊起来,模拟“地窖”,让学生探究瓶子经过长时间放置后,瓶中的气体有什么变化?学生纷纷进行谈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提议将燃烧的小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氧气浓度低,反之,氧气浓度高;有的则提议将瓶中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水浑浊,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含量高,等等。通过情境设置,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做好了铺垫。
三、课后导学设计
 “学而不思则罔”,若一味地吸收生物知识而没有进行相应的思考,学生容易感到迷惑。课后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课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联系,与学生保持互动,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生物教学的评价。另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使用建议性的语言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活动,回顾课堂教学知识,总结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打好知识基础,将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课外的学习形式较为灵活,应重点发展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促进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实现个性化发展。比如,布置多个专题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要探究者。
四、结语
生本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仅限于案例结合、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多元的、非预设中生成的、动态性的。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呵护学生的思路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康涤.初中生物课堂如何有效吸引学生[J].辽宁教育,2014(2):96.
[2]景根苗.初中生物导学案基本框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3):72+74.
[3]闫蓓蓓.“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生物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9):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