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令所有高中地理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是:在实际授课时间缩减而授课内容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将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原理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学会”和“学好”,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使学生真正 “会学”?并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本人在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以下为本人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愿与同仁交流。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有利于优化教学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播放利用电脑制作的模拟演示教学软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一些形成性练习加以巩固,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学得兴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较牢固。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利于优化教学
新教材地理内容的引入,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如:地理故事、地理游戏、地理影片、歌曲、民间谚语等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来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用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和机会,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材的叙述,适当介绍地理内容的背景知识与地理史料,这种将地理内容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学习“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这一单元,通过播发影片《红高粱》片段引入,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优化了地理教学。
三、利用教学中的疑惑创设问题情境利于优化教学
利用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疑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运动时,学生对于季节的划分与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的关系产生疑惑,认为:冬季冷,是因为地球距离太阳远;夏季热,是因为地球距离太阳近。对课本中一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七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的结论表示怀疑。学生的疑惑使我一下想起了“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于是,我请了一位学生讲述了“两小儿辩日”,并提出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给两小儿进行评判。故事的引入,“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我及时适度地引导,学生互相发问、回答、补充,并在讨论过程中进一步引发“矛盾”,由“学答”到“学问”到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得出结论,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利于优化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很高。因此教师对每堂课的内容安排要注意科学性、趣味性、难度性。科学性是指在教材安排上注重先后顺序,轻重得当。例如在课的基本部分的开始,学生情绪高涨,尤其是对老师宣布课的内容感到新鲜有趣时,就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盼望着早一点开始课的内容,精力特别集中,这时应安排新的教材内容。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应将难度大的理性的教材内容安排在前,为了不使学生理性知识产生厌倦的心理,可安排一些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在后部分。这样能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对课的内容感兴趣。趣味性是指对某些教材内容的处理。原因是游戏具有娱乐性、竞争和创造性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对活动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高中学生具有较为内向的性格,好强的心理,所以在教学时应安排适宜他们心理特点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难度性是指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要有适当的难度,以刺激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五、培养实践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利于优化教学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因地制宜,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进行地理实习和地理制作等实践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而兴趣和爱好也与能力发展有关,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爱好,对事物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从事活动,活动又促使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发展思维、锻炼各种能力。在第一章第一节里,书本就有要求: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在乒乓球上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纬网等,并在下一节中的教学中可标出五带的分界线,还可利用其演示地球的运动情况等等。在这一地理小制作中,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学生如果想能顺利完成,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地球知识,而这些在课堂上已讲过的知识又肯定会再现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否则就不能做到这地点。同时,对那些不能很好完成制作的学生,又必然促进他们去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会使其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听讲。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牢固的掌握了教师所讲授过的知识。
总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教学中的疑惑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强化基础知识,不断更新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牢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原则,整合多元学习方式,勇于实践,积极反思。重视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注意创设情境的实用性,重视地理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拓展学用渠道,真正使有效教学显实效,达到新课标的地理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