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利用一个半月时间教完拼音后,识字读文便提上议程。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儿歌、童谣比较多,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好学,老师好教。但是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我就感觉上课一下子变难了:
首先是生字的认读,每课需要认读的生字平均就有十一、二个,多的能达到14个,对刚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完成这个识字量任务还是挺重的;其次是汉字的书写,每篇课文需要书写的汉字一般有6-8个,每一个都要一笔一画地指导孩子们书写,书写指导需要专门的一课时;第三就是课文篇幅变长,课堂上老师指导孩子朗读的时间感觉不够用。那么,怎样才能在落实好识字写字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堂时空,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种种尝试,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指导朗读的方法。
一、教师范读、领读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正式的文本,有些孩子不会连字读文,有些孩子是唱读,有些孩子不会见标点停顿,更不用说读出正确的语气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进行范读和领读,让学生模仿读,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二、放录音跟读
如果有的老师感觉某些课文自己也难以读好,那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我们很好的帮手。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名家的朗读,用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朗读教学,学生听录音跟读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朗读的方式。
三、优秀生领读
在语文老师反复的范读、领读和播放朗读录音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领悟力强、语感好的学生就会开始自己独立的阅读体验,班里就会涌现出少数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了。例如我们班的丁文涵和周信坤,这两个女孩认字比较多,课文读得流利,音色好,语感好,读儿歌的时候读得比我都好。这时在课堂上,就可以让这些优秀生来朗读展示,甚至让优秀生领读。这样不仅对优秀生是一种朗读能力的肯定,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你朗读好了,也可以当小老师来领读。
四、配乐读
优美的音乐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课文内容合适的话,何不让学生配乐朗读呢?动听的音乐一定会让孩子们的声音变得更美!如教学第二课《春雨的色彩》时,我采取的就是配乐读。小燕子、麻雀、小黄莺三种小动物争辩着自己对春雨色彩的理解,拟人化的语言让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再配上一段轻松明朗的轻音乐,更让这场春雨焕发出了更加亮丽的色彩。
五、竞赛读
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竞赛读,拿出一段或一篇课文进行比赛,看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读错字;如果以上几点都做到了,那就比比谁的停顿好,谁的语气好。竞赛读的方式更多的是调动起了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的阅读积极性。
六、同学接读
在课堂上,一篇长课文如果让一个学生读下来会比较累,而且其他同学也会因为不会集中精力听课文而无所事事。这种情况下就让孩子们接读课文吧。这种接读不是事先指定读课文的学生,而是提出要求:在某一个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随时叫停,随意点名接读;也可以自由竞争,如果听读的同学发现朗读出错了(添字、漏字、读错音等),你可以第一时间站起来接着读下去。有个这两个要求,听读的学生不再无所事事,而是认真地看课文,随时准备“抢读”或“被接读”。
七、语气读
在解决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成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朗读要求。当然,“有感情朗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他们理解不了,我们应该在读课文时提出更具体的要求。例如在学习27课《两只小狮子》时,先让学生自读预习,想一想怎样读好懒狮子的话:“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再让学生展示读,如果读的语气不到位就要告诉学生,这句话应该慢吞吞地读,读出懒洋洋的感觉;另外一句:“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既要读出懒狮子的自豪感,又要表现出他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以范读、领读,直到学生能够读出应有的语气为止。
八、扩大识字量,学生自读
不管什么样的朗读方法,都应该建立在学习大量识字的基础之上,识字量越大,学生的阅读障碍就越小,学生们读起来也会感觉越容易。所以,扩大识字量让学生自读,也是让学生学会朗读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晨读、午读、阅读课甚至语文课时间,我都想办法去扩大孩子们的识字量,我们读《新编儿歌365》,读字谜,读绕口令,读歌词,读小诗歌等等,孩子们的识字量不断增大。然后我们开始师生共读《两棵树》、《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咕噜牛》、《咕噜牛小妞妞》等一系列绘本,从网络上下载了PPT幻灯片《彼得的椅子》、《我妈妈》、《强强的月亮》、《我的妈妈真麻烦》……通过绘本的阅读,孩子们的识字范围不再局限在课本上,阅读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然后我们继续进行师生共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安徒生童话》《小猪西里呼噜》等。有些故事我们是阅读课上齐读共读,有时我是要求孩子们自己在家阅读,第二天进行课堂阅读交流。从交流情况看,学生的朗读水平在逐渐提升。
一年级下册课本即将结束,在这30多篇课文中,我进行了不同朗读方法的指导试验,感觉还是有不小的收获。从学期开始的一节课读不完一遍课文,到现在的一节课学完生字,自读课文3-5遍,并能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回答老师的简单问题,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由此可见,朗读确实是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方法,它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