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一切有效的活动都要受兴趣支配。要想学好数学,就要保证数学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数学游戏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不感兴趣。巧妙运用课堂游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游戏服务于课堂教学,注重科学严谨性和趣味性相统一
课堂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首先课堂游戏设计要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其次,如何设计与教学内容贴切的游戏是课堂游戏服务于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小数的加法中,难点是小数数位先对齐。很多老师一遍遍强调,仍然出错。但有一位老师设计了“小车开动”的游戏,效果很好。游戏是这样的:一个小数在投影上提前展示出来,然后一辆小汽车拉着一个小数鸣笛开过来,学生说停,教师就把小汽车停下来。有时停早了或停晚了,学生激动地争先恐后回答纠正。一个难点就这样在“开动小汽车”的练习中得到突破。与教学内容贴切、生动!
二、课堂游戏巧运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分子,应该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例如教学《数的组成》练习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7”的游戏
教师先拍3下,要求学生不说话,只拍手,拍完后,才大声说出“几和几合成7”。教师拍2下……
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从游戏中提炼出更易学生接受的知识点。
三、创设课堂游戏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迅速提高学习的欲望。在上课前先做个小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老师喊出:“西转,北转……”的口令、学生做出动作。同样的游戏正令反做,并且口令越来越快,既创设了愉悦、热烈的气氛,又复习了四个方向,学生记忆深刻。
四、让生活中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课堂游戏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再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准备一个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玩具——铁环(或呼啦圈等)。先让学生转转,再精心设计问题:“做这样一个铁环,你知道需要多长的钢筋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分别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样量很麻烦,而且得到的结果不准确。这时,教师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究竟与什么有关呢?它的计算有没有规律呢?此时,学生就会自觉地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密切关系,并通过计算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一系列活动就会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面临数学问题,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游戏让他们更容易理解知识。在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乐学、善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让我们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