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之特色探讨

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之特色探讨

作 者:杨成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高教园区   310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高等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大众化。高校在开设专业教育方面也逐渐在发生转变,由原来比较单一的专业转向多元化的专业,开设了一些具有高校特色的专业,特色专业的建立,使得部分高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品牌和办学特色。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对于高校特色专业非常重视,“十一五”期间,决定分五批在各大高校建立大概3000个特色专业点,目前已基本实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基础专业之一,如何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进步的综合型人才,这是当今各大院校数学系都在认真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如何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建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特色专业  原则

  一、 特色专业概述
  (一)、特色专业的内涵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对于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如果这所大学的某一专业在师资队伍、教育目标、教学条件和教学成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独特的办学特色,相对其他大学和其他专业来说,这一专业是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称该专业为这所大学的特色专业。例如,北京大学现在就有包括经济学、法学、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地质学、微电子学、核技术、软件工程等最少13个特设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现在有金融学、法学、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新闻学、工商管理等在内的最少5个特色专业。这些特色专业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所以才能够称之为具有特色的专业。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然是按照专业来划分和培养人才。所以,专业建设的水平高低会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特色专业的设立与建设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从而引导各大高校发挥已有专业的优势,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那么,究竟该怎样来衡量特色专业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作为特色专业的衡量标准:
  首先,特色专业在师资力量、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杰出性和开拓性,这几点作为特色专业的硬实力,对于衡量特色专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一个专业要想成为特色专业,在教学理念、教学设备、教学成果等方面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优势,这样才能够在同类院校相同专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该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在该专业教学方面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第三,特色专业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受到社会的欢迎。良好的社会声誉是特色专业的软实力,特色专业能够利用这一优势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特色专业相对大部分专业来说应当是稀缺的,因为如果每个学校都开展有此类专业的话,那就很难评定出是否为特色专业。另外,我们认为特色专业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是因为该专业具有不可模仿与替代的特性,特色专业一般都是高校的核心专业,用来衡量高校的综合能力水平,树立高校的品牌效应;
  (二)、如何建立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提出的相关建设特设专业的标准来建设。首先,高校要选择本校发展较好、特点鲜明、成果显著的专业进行培养,制定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具体有如下几点建设目标: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②、强化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③、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育教学内容;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⑤、形成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⑥、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师队伍也能够与时俱进;⑦、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提升专业整体地位;第二,要分阶段对该专业进行审查,了解该专业各阶段的发展状况;第三,.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特色专业建设必须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联系起来,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掌握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第四,特色专业的建立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需要高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人才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明确本专业在该专业所处领域中的地位,分析本专业具有哪些优势和特色,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把握特色专业的建设方向。
  (三)、特色专业建立遵循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所谓的适应性原则就是指特色专业的建立既要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也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进行调整。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一些专业的动向也不是很明确,有些专业可能现阶段比较热门,但也许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该专业就没有什么市场前景了,所以要把握住该专业的最新动向、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专业的前景,及时的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从而培养出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又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创新性原则。各大高校要敢于创新,在专业选择和专业定位方面不能够一成不变,因为特色专业相对其他基础专业来说是比较稀缺的,所以,特色专业需要不断地创新。既要保持和发展已有的优势,还要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使特色专业充满活力,在同专业领域中始终具有优势;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高校要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正确分析专业自身的优势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定位,从而实现科学的发展。不能盲目的跟风,这样只会导致一些专业失去原有的优势,背离了建立特色专业的最初目标;
  4、示范性原则。顾名思义,示范性即高校建立的特色专业在同专业领域要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能够帮助其它开设同类专业的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带动整个专业领域的共同发展。总之,特色专业就是要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其示范带头的作用,成为各高校争相学习的对象;
  5、协调性原则。特色专业的建立肯定会引起学校许多部门机构产生变革,而且还会使高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所以,高校在发展特色专业,提升学校整体地位的同时,还要协调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不能忽略了其他专业的发展,从而提高高校专业建设的整体质量。
  二、如何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
  “每一个想要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有较高的数学素质”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它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大部分的数学家对数学的研究只是数学领域一个很小的部分。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数学体系了,所以说数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比较重视的学科之一。我国的数学家胡世华认为:“数学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各文化的基本文化”,现在,在中国,从小学到高中每一个人都会学习数学,大学生的数学教育也是所有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中十分基础和重要的一个方面。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与学习数学相关的院系和专业,有些高校还专门设有数学系,专门进行数学的研究与教学。由此可见,数学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是很高的。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规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新建的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但是这些高校在开设数学与应用型专业的同时,仍然沿用传统数学专业的培养模式,造成该专业得不到科学的发展,所以,近些年来,各大高校都开始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用来改善这一专业发展缓慢的状况。有关如何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也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上文对特色专业内涵与如何建立特色专业的分析介绍之后,我们可以对如何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做出如下安排:
  (一)、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需要高校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很重要的。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角色,要进行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就必须要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根本保证,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来说,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教师亲自讲解之后,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明白。因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所有的专业当中算是比较难的了,不像有些简单地科目,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搞懂,但是数学这一科目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有很多地方学生自学是搞不懂的。所以说,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的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把知识教给高校学生们。另外,高校加强建设师资队伍并不是说要聘用许多优秀的外聘教师来代替高校本身的教师,而是要让高校内部的;老师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成长。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科学的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培养人才需求发生的变化,各高校不仅要制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还要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进行科学的调整,以适应需求的变化。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来说,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有良好数学功底的人才,还要让这些人才具备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培养出来的数学方面的人才应当具备有类比、分析、归纳、联想、抽象、演绎推理、准确计算、运用数学软件、“应用”数学等10种基本能力。另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采取一味的灌输知识得到方式,要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养成进行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和思考的好习惯。最后,人才的培养方案中不能够缺少的一点就是实践与创新相结合,之所以称该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一方面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大胆创新。
  (三)、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我们要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旨在形成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多媒体的运用不宜多,多媒体只能用来辅助教学,不能够代替教学,主要还是要运用板书教学的方式。由于我们现在处于信息化的社会,对于一些需要运用到计算机的数学实验,教师应当要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作为实验的工具,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未来在专业领域中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把应用数学与计算机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要以保证学生能够就业为目标
  我们知道,在现代中国的职场,学习数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不是从事数学研究,一般专业都很难对口,因为单纯的数学能力很难满足各行业的需求,所以高校想要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就要以学生能够就业为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来学习这个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立初期不一定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学生,而以就业为保证就有利于吸引众多学生进入这一特色专业学习。在保证学生能够就业的基础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还应当开设一些有利于将来就业的选修课程,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结束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在开设这一特色专业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分析专业形势和自身实力,还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大的师资队伍、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和良好的就业前景,这样才能够让这一特色专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洪刚,宋立新.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2] 梁小林,张弘强.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之特色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01).
[3] 董建春.试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建设[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0(7):36-39.
[4] 张松艳,陶祥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07-109.
[5] 张桂芳,谢惠扬,王小春.高等院校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C].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