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节俭习惯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节俭习惯

作 者:王世龙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王家镇中心小学 116400)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现在的生活水平怎样提高,节俭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伐的国家,开源节流、勤俭建国更是让国家长盛不衰的法宝。
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反映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败。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负担着艰涩祖国的未来的重任,他们是否具有节俭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节俭品德,让他们从小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呢?
一、提高学生对节俭的认识
进行节俭教育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开始。在学校里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或座谈会,使学生认识到:节俭的真谛是精确地运用口袋里的每一分钱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价值,而不是吝啬、小气,也不是要放弃现有的优越条件而一味地去忆苦思甜。
我校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在班上组织 “算一算,想一想”等主题讨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来算一算:全国13亿人,如果每人每月节约一升水,那么一年加起来就会节约多少水?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一年下来又可以节约多少?庞大的计算结果必然会让学生意识到。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双一次性筷子,对个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是以全国13亿人口为基数来计算,那将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再如让学生计算自己一年花的零花钱:小学生每天早晨吃小食品花去2元钱,中午喝水花去1元钱,那么一年能花多少钱呢?
通过计算,让小学生大吃一惊:一个人每天花的一块钱,一年能过千!全国的小学生加在一起又能过多少呢?这样在学生的心中就已经对节俭有了一个良好的认识态度了。
二、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要经常利用班会课或其他机会向学生讲解我国历史上名人志士生活节俭的故事,对中小学生来说,故事的吸引力比任何说教效果都强。
教师也可以列举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比如,校园里的勤俭之星或者生活俭朴、兢兢业业的教师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节俭是美德,能培养人高尚的情操,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节俭的习惯。
三、通过集体活动,营造节俭氛围
心理学认为,使学生获得行为经验光靠个人经验是不够的,只有使整个学生集体获得经验,才能使个别学生更加信赖逐渐的经验,从而增强道德信念。
节俭教育也是如此,集体活动是形成节俭风气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或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节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小小节俭员”、“每天节约一分钱”等活动,营造一种节俭氛围。我校还通过“三节”教育活动,使学生们懂得怎样去节电、节水、节约粮食。
通过有氛围的集体活动,通过学生亲自的体验,学生会学会一些生活中节俭的典型做法,从而学会节俭。
四、家校合力,巩固节俭行为习惯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作风与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家长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与家长联手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
一方面要让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从思想和行动上指导学生学会消费,学会花钱;另一方面,还要让家长以身作则,学会节俭,合理消费,为孩子作好示范。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和指导,学校的教育才会更有成效。
一般要求父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要做到勤俭节约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要先从父母做起,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孩子就会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如果父母知道节俭,不浪费,孩子自然就能学会勤俭节约。如果父母根本不注意日常生活,总是在吃穿等方面与他人攀比,孩子自然也会学会攀比。
2、让孩子不浪费食物和学习用品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起,不能等到孩子浪费的习惯已经养成再让他改,也不要认为小事情无所谓,只要不浪费大的东西就可以。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养成奢侈的习惯就很难变得节俭了。因此,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严格要求孩子不要浪费食物,吃不完的东西留着卜次吃,在外面吃饭点食物的时候要按自己的饭量来确定,不能什么都要,到后来剩下。不能浪费纸张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衣服,鞋子能穿就行,不要总是和别人攀比。
3、让孩子用挣钱来懂得勤俭节约
让孩子学会节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孩子直接参与到财富创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挣钱,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孩子在生活中就不会大手大脚花钱了。比如让孩子做家务赚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挣钱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来的,并不是一张口就有的。体味到挣钱的辛苦,当然就不会随便浪费了。同时也会想到父母挣钱不容易,知道感恩父母,节约开支。
可以给孩子准备个旧物收藏箱,让孩子把暂时不用的东西都放进去,这样不仅能给孩子以后带来美好回忆,还能让孩子养成节约的习惯。有了这样一个箱子,孩子可以盛放自己当前不想用的衣服,鞋帽,玩具、别人送的有纪念意义的东西等。当孩子需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可以到箱子里找找或许能让这些东西再发挥作用。这样就会节约一笔买新东西的钱。
4、让孩子看到祖辈是怎样生活的 
父母的行为可能给孩子的感触还不深,爸爸可以让孩子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多接触一下,让孩子从他们身上看老一辈人是怎么样生活的。 
祖辈们很多都经历过穷苦年代,他们更能做到勤俭节约,爸爸让孩子和他们接触,让他们给孩子讲一些早年间他们是如何生活的故事等,使孩子对铺张浪费现象有所反省,进而做到节约。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认识到:做节俭模范,培养学生的节俭习惯是教师的使命;今天培养学生的节俭的习惯,是为了明天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是为了使社会有一个节约型的基础。因此,节俭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口号,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一蹴而就的,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有阻力的、极易被腐化的工作,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