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四小 33800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全面掌握学生作文的情况,特对所教的两个班109个同学进行了对待作文态度的调查,结果如下:
对作文的态度:喜欢作文的有25人,占23%;不喜欢作文的有59人,占54%;无所谓的有25人,占23%。
作文题目:命题作文有24人,占22%;自由拟题有48人,占44%,给材料作文有37人,占34%。
作文中的困难(认为有困难的78人):没什么可写有38人,占38.7%;不知道怎么写有27人,占34.6%;其它13人,占16.7%。
对待已批改的作文:看分数不看评语,看评语也不改的有79人,占72.5%;看分数也看评语并修改的有30人,占27%。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喜欢作文的少,不喜欢作文的多。造成这个原因,除外界因素(如:鼓励学生写作文的氛围没有真正形成)外,就学生方面来说,原因有如下几点:①所写的不是自己熟悉的、喜欢的。②作文题陈旧,如写《我的××》之类的“老题目”简直写腻了,产生厌烦感。③学生对写好作文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管如何写,都不符合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时,为何会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呢?这也和学生的阅读水平、生活素材的积累、写作模式的训练、写作兴趣的培养等有着莫大的关系。可见,要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观察、仿写等有序地练习,从中吸取写作养分,激起情感,掌握写作文时所必需的知识、方法、语感,蓄积写作动力,以起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一:谈谈阅读。
1:拓宽阅读面:首先,从现有的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其次,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儿童作品。著名诗人郭沫若主张"多读名著"。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在一定程度上,能速成和优化学生的习作能力。再次,鼓励学生订阅《小学生周报》、《小学生习作》等报纸刊物,因为这些读物的语言鲜活,表现手法多样,吻合现代学生知识要求的特点。
2:指导阅读:学生要读的作品很多,让学生多花时间阅读,有些不切实际,这就要求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A: 粗读与精读相结合 。粗读,就是拿到一篇作品,要大致泛泛地读;精读,就是对作品中精彩段落读熟、读透,甚至背诵起来。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咏诗也会凑",只要我们把精彩部分背诵起来。日积月累,作文水平一定能提高。B: 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3:巩固阅读:A: 朗读、背诵。这样以后作文起来就会下笔如有神,并有助于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素质的综合培养。
B: 写读后笔记 。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教会学生观察,拓宽习作之源。
1、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欲望 。
教育家斯第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教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唯有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才会从中产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学习欲望。如:小学三年级语文"积累运用五"中的习作,当老师组织学生在表演时,可以在边上发问,小男孩的表情怎么样?小女孩的动作如何?车上的人又在做些什么呢?
2、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的方法
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关键还在于教授他们观察的方法。A: 观察要有顺序 。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本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准确、生动。B: 观察要抓住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C: 观察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三:指导模仿习作
古希腊美学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他说:"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
1:结构的模仿。
三年级作文教学,教师必须结合课文的讲授,训练学生认识构段的方法和规律,并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模仿书面表达。比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让学生总结出第一段是总写,然后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分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最后一段又是总写。同时,让学生按这种结构去完成片断练习,如:《我们的校园》
2:修辞手法的模仿。教学课文中的例句: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这是一个很优美的比喻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即兴练习说话。还可以紧密结合课文例句,指导现学现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3:写作技巧的模仿。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真丰富"、"××同学真行"等丰富的写作内容,我们只善于抓住学生经历过的这些丰富内容,并且与课文中"总分总"等构段形式的和谐结合,我们就能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片段,为书面谋篇打下坚实铺路石。
四:放手学生写作, 老师创造机会鼓励,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小学生尤其喜欢自我表现。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要创造多种条件,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引逗他们的争胜心,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习作课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始终坚持作文一作一评,表扬习作有进步同学,每学期班报刊登一至二篇优秀作文。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尝尝稿子被录用的甜头,在班上办《佳作园地》对每篇习作详加眉批、总批,警句、优美词句画上粗粗的红色曲线,组织学生向校广播台、校报投稿。
这样,自然就有许多学生的习作得以"表现"。他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对写好作文也就充满了信心,兴趣之火也就自然燃烧起来。从而使他们觉得习作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是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