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

作 者:傅江渝

(重庆市涪陵十八中   408000)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入,音乐学科教学特别是音乐鉴赏课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新课标所强调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提倡学科综合和学生主动体验”等新的教学理念逐渐为我们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所熟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将是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科学,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又和谐的优质高效课堂。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谈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挥想象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例如:《拥军秧歌》这首歌曲,是一首近代民歌,表现了人们在新年给八路军拜年的情景。在教学时,我并没有提前向学生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结果,学生被歌曲中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了,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习效果明显的有了提高。
        三、注意进行拓展探究式教学的教育策略
        如果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仅限于教材,学生会觉得枯糙,对内容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在演奏民歌《茉莉花》时,不但教会学生用竖笛老吹奏,还可以让学生演唱,并欣赏江苏、河北、东北、广东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还可观看歌剧《图兰朵》、申博宣传片的片段及“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版本。通过不同版本《茉莉花》的欣赏,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民歌的“变异性”,也体会到了经过整理、加工、改编的民歌,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同时,还能提高民歌的品质,使我国传统民歌放出耀眼的光彩,并走向世界。
        四、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他们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形式,录音、录像、投影,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信息牵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的内涵,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违背了媒体的运用应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
        五、感官互动,创设美的情境
  当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只有让他们保持一种学习音乐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时,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欣赏革命题材音乐的乐趣,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革命题材音乐作品的导入是关键,应创设美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都说音乐是一种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相结合的环境氛围(即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黄河大合唱》这部现代中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合唱作品,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音乐中那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呢?我利用现代钢琴家孔祥东演奏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导入,再合适不过。果不其然,学生马上被其精湛的演奏所吸引:高超快速的演奏技巧,气势磅礴的音乐,近乎完美的视听享受,使学生身心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诱发其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视听结合,能使学生先对革命题材的歌曲、音乐产生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到音画中去,在学生的兴趣逐渐上涨时,对不了解的歌曲或音乐则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望就强烈起来,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探索研究,互相交流中去。在教学中,这时甚至有学生从音乐而联系到谈毛泽东在文革期间的功过是非此时,教师要进行适度的组织调控,避免学生因讨论热烈,自由交流过度而导致教学背离音乐性。
        总之,优质、高效是未来课堂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能让学生对所授知识感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样性的,传授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是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就要设计、制定适合自己也适应学生实际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