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至2014一般课题“政企联合框架下农村中小学特色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号:XJK11CJJ107)
摘 要:特色双语教学, 其实质是要回归生活,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本文以涟源三一学校为案例从两个主要的方面:创设生活化的英语硬环境及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化双语课堂来谈如何实施走向生活的农村特色英语教学。
关键词:特色双语;生活;课堂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它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成为了人们迫切的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大中型城市相继开始实施英汉双语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有着数亿的农村孩子,语言能力薄弱是农村孩子长大走入社会面临的极大困扰,所以在农村实施走向生活的特色双语教学,能有效提高农村孩子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其最大功能是交流应用。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双语教学, 其实质是要回归生活,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湖南省涟源市三一学校地处湖南省娄底市一个偏僻的农村,该校从2010年实行双语教学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以该校为实例从两个主要的方面来浅谈如何实施走向生活的农村特色英语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的英语硬环境
(1)教师、走廊、办公室、生活区、宣传栏书贴英语或写英语标语使校园标语双语化。例如:“No smoking”,“Please save water”,“Keep quiet”等。营造了一个实用的英语的环境,这样学生每天抬头就能读到英语。
(2)建立了英语图书馆和英语语音室。学校有很多外文藏书和刊物,不仅印刷很精美,而且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既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信息。在语音室里,教师可以采取很直观的教学形式,通过听力的练习、观看英语国家优秀的动画片、电影等,为自然流利地使用英语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3)校园英语广播和电视。英语广播和电视是信息传播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接受英语知识的有效手段。通常学校的广播和电视都会根据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英语水平出发,包括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和英语小谜语,英文诗歌朗诵、英文演讲、简单新闻的报道等形式,因为采取的形式新颖、多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学校的英语广播和电视成为了学生最受欢迎的校园文化之一,而学生不但从中提高了英语水平,还能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开阔视野,提高素质。
二、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化双语课堂
课堂,是知识的殿堂,是放飞梦想的舞台。走向生活化的双语教学,课堂是关键,下面我选取了该校几个经典的案例。
(1)实例一:小学三年级的何老师的一节双语音乐课。
Step 1: T: What’s this? Ss: An apple. T: Do you like apples? Ss: Yes.
T: Please taste this apple (让一个孩子品尝这个苹果,同时做出吃的动作)。
S: Good!/Sweet.(孩子点头)。
Step2:Sing this English song “Apple”with body language.
何老师一开始就抓住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和他们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结合儿歌、歌曲打拍子,熟练运用。并采取多种形式,如拍手、跺脚、拍腿、拍肩等来表现各种节奏,用手语来表达这首英文歌中的含义。(2)实例二:七年级向老师在双语生物课当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选取了贴近生活的一些内容“花的认识”,杨老师把学生带到了田野上,让学生识别不同的花及花的各个部分。
T:There are lots of flowers. Please pick these flowers with your group numbers.
List: azalea 杜鹃花,camellia 山茶花, chrysanthemum 菊花……
学生带着笔记本跟组员在田野里寻求老师所列出的花,同时还收集了一些不知名的小花。
教师把学生收集起来的花进行了分类,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花的组成部分。
告诉学生一朵完整的花包括了六个基本部分,即花梗(pedicel)、花托(receptacle)、花萼(calyx)、花冠(corolla)、雄蕊群(androecium)和雌蕊群(gynoecium)。很多学生做了很详细的双语笔记,对每个花名的读音都细心的进行了音标标注,同时学生的热情高涨,小脸红扑扑的,再难读的单词,再难理解的内容,再难的表达在孩子们的那份快乐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李老师让农村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英语,用真实、轻松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英语,享受英语,享受生活。
三、结语
三一学校在开展双语教学试验之初,就明确了双语教学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是生活决定了双语教学,学校的环境与双语教学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实验之初,就确定了“创设良好双语环境”的理念,学校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指导于实践。要求双语课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鼓励多带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亲近社会、生活,走出课堂,让他们的视野更加的开阔,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无意识中学会英语。
总之,走向生活的双语的突出点就是“回归生活”,把双语教学活动置于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刻意学习的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和生活意识,对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效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