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多媒体、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机构,为我国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并且高效的教学平台。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几点策略,希望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朗读课文,然后给学生讲授课文大意,讲解课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或者让学生背诵其中的段落,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求[1]。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由于小学教师对网络教学的实践有限,所以教师要基于网络环境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不断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学习汉字的时候都是由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也是教师通过朗读课文,并且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教授给学生,完全是一种灌输性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也会感到无趣、烦闷,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网络技术能够把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枯燥的语言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情境展示。在网络背景下,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进行情境教学,把学生领进一个生动又活泼的教学情景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课文《春雨的色彩》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关于春雨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春雨的图片,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春雨下,真正地融入进课文内容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利用网络设立题材链
在网络等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很容易地把教材与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对教材课文的背景、作者介绍等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或者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突出学习内容的重点[2]。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课文《怀念母亲》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网络去寻找关于“母亲”题材的文章,例如胡适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母亲》,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会思考“这首歌和母亲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就会知道课文中讲的母亲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母亲,还有一个是祖国母亲。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季羡林老先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作者的了解掌握作者写作的情感。再让学生阅读找到的相关资料,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母亲那伟大的爱。并且以后在写作中遇到相关的题目的时候,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运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网络等技术来对材料进行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真正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真正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真正的教育。
三、利用网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要求[3]。倡导合作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网络技术把人与知识的距离缩短了无数倍,让人们可以置身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丰富的知识信息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高速、便捷、互动性强的特点,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册中都会有古诗词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配合教材内容制作一个诗词专题网页,分为“诗词知识”、“我来写写”“漫步古诗苑”等,并且可以设计一个BBS论坛,让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如“《天净沙?秋》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咏柳》的比喻手法是怎样运用的”等等,让学生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四、结束语
运用网络教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确实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教师在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时,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教师要正确认识网络的辅助教学地位,在使用网络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要把网络当成教学的唯一手段。网络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摒弃,而是一种创新,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探索符合语文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水星,费建琴.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6(12):83-84
[2]顾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4,52(02):52-53
[3]孟祥成.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探究[J].科技视界.2013,35(08):2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