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自主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独立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主动获取词汇知识的教学方式。笔者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实践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一、引言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目标,长期以来沿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提供现成的知识,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自然而然地从“主演”转化为“导演”,将“演员”的主体地位还原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进而实现数学课标中所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探索出更适合现今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更有利于人的创新潜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在备课中,不要为教材所左右,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如悬念式情境,冲突式情境,操作式情境等,使学生在奇中问,在凝中问,在动中问,培养学生爱问的习惯。例如以《商不变的性质》为例,教师提供正反材料,引导学生围绕“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才不变”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要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重要的数学事实和结果。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学生对内角和概念了解后,教师问:“你们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当学生从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猜测到内角和是180°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验证。“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接着学生进入探索验证的活动之中。学生在测量、撕拼、折、画、分的活动中充分验证了猜测结论的正确性。
3.自主探索:“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不要先带着学生用画、剪、拼、量的操作来得出相应的结论,而要先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于是学生纷纷投入到探索“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热切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
四、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只有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研究,才能真正落在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教学落实,不要追求形式。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不要追求形式。教学模式不是框框,在运用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再创造。要注重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使每个环节真正落实下来,而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走过场。
3.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革与创新的过程。我们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发挥自我的优势,逐步形成和树立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五、结束语
新课标为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培养学生发展智力的同时,应该把数学意识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数学思维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既是法律赋予我们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既能满足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课堂中学生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鼓励学生自己去“猜想”、“发现结论”,由学生自己归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承印,马艳芝.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J].教学学报,2007(2)
[2]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4)
[3]朱一然.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主题开发——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