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
女儿才6岁,平时很喜欢画画,看见我桌子上的毛笔就玩了起来,我也没有管她,自己就上课去了。等我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发现地上有很多涂画了的水墨画,我就一张张的捡起来看,越看越是高兴,我发现女儿画的很有意思,黑黑的茄子上面有着绿绿的叶子;四瓣叶子的小红花勾勒的大大小小;喜羊羊、美羊羊,还有村长坐在了一个大蘑菇上。这些,虽然没有水墨画的意境,但我看到的是更多的情趣以及孩子画画时候的快乐。我突然想起初中课本里面有一课就叫水墨情趣,以前我更注重的是水墨意境的理解,而忽略了水墨后面的“情趣”两个字。这次我有了是否让初中的孩子试试,让孩子们在这一课中体验更多的趣味,发挥更多的本能,让孩子们来玩墨玩彩。让学生参与到“玩”中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让他们能够“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收集他最喜欢的形象造型,要求造型简单;了解国画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好要笔、墨、纸、砚和颜料(可以使水彩颜料),并在家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完成一张作品,然后带到课堂。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同学们在家 ‘玩’了一个彩墨作品,有谁想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孩子们都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有的画的是带着朦胧美的荷花;有的画的是小区的广场,点点墨色看出那是一群游玩的孩子;有的是湖边的小树林,带着晕色的太阳刚刚爬起;还有的是孙悟空驾云追赶的二郎神。“大家在画画的时候,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绘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
练习一、请同学们在宣纸上练习线条,尝试用毛笔画出粗、细、干、湿不相同的线条。
练习二、用点的方式画出干、湿、浓、淡的点
练习三、尝试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查看所绘制出来的块面有什么样的变化。
练习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大胆尝试,发现比较好的效果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同学们根据上面四点,不断实践,活动气氛非常的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画出了浓淡,粗细不同的点和线。有的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出一笔双色的效果。有的同学大胆挥毫,使用了许多侧锋画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笔尖仔细的勾勒,点点画画个不一样。
通过刚才的实践,孩子们意识到用毛笔画得画和平时在绘画纸上画得画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笔很软,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纸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等。我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毛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
此时的学生兴趣激增,氛围融合,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个时候,我开始给学生们更高的难度环节“墨色畅想”。首先在学生准备好的宣纸上随意画上大大的一笔、或者一点,又或者一条弯曲的粗粗的线条,接着让学生们发现、联想,制定出最具有创意的合适的作品,并根据自己的联想确定出绘画主题,然后用刚才练习的表现方法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
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主题,我适时的引导他们欣赏前辈们作品的表现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著名画家朱耷的《游鱼》,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画面上只是使用了极为简单的点、线、面,但由于墨色浓重的变化,大块面的错落安排,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下张大千《泼墨山水》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特殊技巧-------泼墨。在欣赏过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窃窃私语,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请他们把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画面饱满,要有大小、浓淡、粗细等变化;2)要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3)分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合作最愉快。
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摆在桌面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画面饱满;画面中有大小,浓淡,粗细变化;画面整体美观等,要求学生展出并介绍本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满意卡,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教学反思:
儿童学画水墨画,不能作为专门化的技术训练,更不能用成人化的一套技法要求孩子,以免扼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儿童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学会一些儿童能够接受的简单的表现技法,让儿童借助笔、墨、水的功能来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下面,以我几年来的水墨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学理念引导并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在水墨画教学中,技巧运用的娴熟与否并不重要,也不可给他们固定的结果,初中水墨的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实验,引导孩子放松大胆地表达感受,多些生鲜的墨趣,少些程式的标准,让他们了无牵挂,直抒胸臆,画面自然呈现满目生机。把初中学生本真的“点”发挥到极致,反而能帮助学生寻找到独特的笔墨风格语言。
2、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在美术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环境的创设者,教学知识的引领者,而学生永远是学习主体。这一案列的设计,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
3、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理念的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作业,而对于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像与不像”来实现的。
初中水墨画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水墨游戏中去感悟、体验和发现水墨世界的神奇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