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赵 芳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水箐小学 551701)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如何?就我区农村小学而言,在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资源落后,教师观念淡薄,教学主体特殊(村校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并不乐观,甚至让人担忧。在此,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究竟是何原因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本文特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论题作如下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要先找出一两名学生解答,用已有的知识又无法解答的问题,创设认识上的“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先通过口算得到如下等式:8÷4=2;80÷40=2;800÷400=2;8000÷4000=2然后提问:这4道题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同,为什么除得的商都是2?这时,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新课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在新授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断设置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冲突”。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与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除数是小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后,要使商不变,被除法应该怎样?”在学生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例题再讨论: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整数除以整数,被除数又小于除数的除法怎么算?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
二、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虽然农村学生接触面窄,见识较少,可不少孩子头脑聪明,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但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而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和关爱,不但基础差,学习习惯也非常不好,导致他们想学,愿学,但力不从心。一个班级几十人,学习成绩和能力参差不齐,而家长不可能有多的时间和能力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辅导。
针对班上尖子生不尖,差生太多的实际情况,在作通学生思想工作前提下,我把班上学生分为A、B两层。备课的时候,兼顾A、B两层,先准备一些较基础、简单的教学内容,既能让差生听懂,又能帮成绩较好的学生整理回顾学过的知识;再准备稍微提高的教学内容,最后准备深化教学内容,既让成绩较好学生吃饱,也鼓励中等生和差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勇于思维的习惯。课堂上,不同难度的问题可以分别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课后练习,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我也分成A、B两层分别布置适量的练习(如果学生愿意,也可以选择自己所属层次以外的作业进行练习),使每一位学生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我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数学第一册第91-92)。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我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缈,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地,科学地学习氛围,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率。在此我仅用这篇文章给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