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化学微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初中化学微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作 者:蒋少波 (山东省烟台市第三中学 264000)

摘   要:新时期的初中教学中,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课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阶段处于学生接触和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随着新开改的推行和实施,新时期的发展对初中化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在传授学生基础化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微课程教学以其灵活性好、表现能力强等特征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从微课程教学的定义等入手,为其在新时期初中的化学教学中课程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程教学;设计;应用

一、微课程教学的定义及特点分析
新时期的教学发展中,所谓微课程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以特定目标为导向,联合运用新时期的动画、视频等数字技术进行的教学活动,使得整教学过程短小而有吸引力,综合来看,其有指向明确、内容较少、相对完整及资源容量较小和时间较短等特点。当前的教学发展中,作为一种独立、集中主题的微型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其呈现形式主要是多媒体的微内容,抑或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
初中化学微课程教学是一种攻克化学学科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方法,其教学是借助动画及食品等多媒体手段来实现的,可以满足每个个体的不同学习需求。化学微课程既是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更是对化学知识的微型化,其内部要素有教学内容、目标、教学策略以及评价等,实现了对整个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渗透和总括。
二、初中化学微课程教学的设计及应用探析
(一)化学微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化学微课程是对化学知识背景及亟待解决问题的总括,并且其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应在了解教材与课标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学生要学的知识点、核心能力、研究点,重难点,然后进行微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如“用实验证明黑色粉末中含有氧化铜”课程中的学习目标在标题中就有告知,在此微课程的设计中,需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中,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与很多因素关系紧密,进而可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条件下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多少的推导,完善微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化学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1.方法型
在化学微课程教学中,这种类型更趋向于关注化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强调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例如初中化学中的“转化思想”、“极值法”、“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等等,这都是化学学习中的常见的思想方法,在微课程中,为区别容易混淆的概念,针对性设计和研发了“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物质分类”等微课程。
2.知识型
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氧化物以及元素、微观粒子等概念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针对此类知识设计的微课程称为知识型微课程,其一般围绕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研发,作用在于对化学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在此基础上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微课程教学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需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这部分的内容也是的教学设计中的主要环节,其包括的部分由内容的吧安排、学习方法、教方式以及组织形式、教学步骤等,主要是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设定。微课程教学中教学策略一般有三种,分别为“信息加工——建构”和“接受——建构”教学策略及“探究——建构”教学策略,我们将之分别简称为“信建”、“接建”和“探建”,其中“信建”适合部分探究型教学内容,可经情景搜寻有效信息,实现对问题的转化和对类似详细模型的提取,利用有效信息合理推行,进而解决问题;“接建”用于为新旧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方面,此教学策略较适用于化学知识型和操作型教学内容,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等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教学;“探建”适用于方法型及探究型化学教学内容,首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化探究为学生的自觉认知模式,通过学生掌握规律等,展开对所学内容的良性认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的实施
新时期的初中生化学微课程教学中,进行学习评级的意义重大,可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服务,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基础。
1.学习分析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是从与学生相关的海量数据中对其的学习模式和行为激进行辨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个性化微课程教学支持系统,在后续的化学教学中运用此系统可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将结果作为个性化微课程平台的开发依据,如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jpoll”工具等。
2.习题化评价
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中,这种方式经发行一份内容及目标相关的学习检测,能够对微课程教学的评价,这也是微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必备环节,在实现的形式方面,可以使在线做题,可以家庭小实验或是文本习题等,综合来看,在线做题的操作性更强,可使初中生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自身高阶思维的锻炼,实现了对自我学习结果的检测,也得到了教师的评价和在线帮助,是一种较为完善的评价方式。
结束语
综上,本文对新时期初中化学课教学中的微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中的教学内容的选定及实现形式,以及后续的教学策略的运用和、评价的有效开展进行巨额积极探究,以期能为教育界的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84.
[2]符爱琴,马宏佳.微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应用:以初中化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4,1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