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一般都是老师讲授作画,或是拿出一幅范画,学生临摹,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情绪低沉,“想画画一下,不画无所谓”的思想在学生的脸上尽显出来,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效率不高,时间大量浪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但是“先学后教”教学法弥补了这些缺陷。美术课上,让学生带着好奇自行探究新知,活跃思维,产生矛盾、疑惑,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诱导,解惑释疑,直到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现状让我在新课程实施中深感困惑。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
一、在课堂上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国式教学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下,我们经常看到课堂是死气沉沉、压抑个性、千篇一律的重复;学习中,学生只注重描摹对象,忽视自身感受的表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心灵和情感的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人际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敢于面对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从而诱发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愉快的学习氛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教师的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这样才能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或者教师也可以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做学生的听众。学会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让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更有利于学生想象驰骋、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
例如有一次上五年级的《多面人》一课,我尝试在没有介绍一点关于毕加索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相关资料的前提下让学生欣赏《多拉·玛尔》,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看画后的感受。大家开始的时候还不是很敢表达,小心翼翼地表达着自己观后感。后来大家见有的同学说很奇怪、很丑等等这些字眼老师都没有批评,仍旧微笑着的时候,都开始大胆地表达了。尽管大家的评价说得不着边际,但能看到大家勇于表达的态度,那是我期望的,因为我明白,学生之所以敢这样大胆表达自己想法,是因为他们认为老师是包容的,并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语是否恰当,才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培养学生的速写能力。
在上美术课《手的速写》后,学生通过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将手的不同动作画出来。先由学生说出手的功能、作用,再对照自己的手描绘出手的构造。教师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手印在纸上,再对照教师的范图临摹,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左手的不同造型画在纸上。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了解手的功能和结构,并且将自己的手用速写的方法绘画出来。在《自行车的速写》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使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写生,什么是临摹。讲解时,先由学生说出自行车的结构,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绘画技巧,学生再根据教师的绘画步骤画出他们所见过的自行车。
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又设计了一个内容,画出未来的自行车。学生根据自行车能锻炼身体,而且环保的优点,创作出未来的自行车,增强了创作能力。学生的想法很多,有的学生把自行车加上飞机的翅膀,用力蹬就会飞上天空。学生的想象力与绘画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从中掌握了速写的知识。
三、通过学生的体验,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制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
教育既有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阻碍既来自教师,也来自学生自身。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能都有一种感觉,一提到想像创造,低年级的学生总是胜于高年级的学生。是高年级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比低年级的学生低吗?当然不是。 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反思一下,学生从小到大,你是不是在一直用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的标尺来严格要求着每一位学生,是不是拿着一把所谓绝对标准的裁剪刀去修整着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萌芽。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是好奇心激发了人们去发现去创造的行为。而又有多少人在“少见多怪、见怪不怪”的人世“标准”中失去了善于发现的能力和敢于创造的勇气。
当我们翻开新教材,其中有很多非常新颖灵活的课型。例如,就拿一年级教材中《大家都来做》《我在空中飞》《乘上火车去画画》《办年货》等课程来说,乍一看内容不像是美术课本,倒像是游戏课的教材。但课程的意识非常好,给教师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想像空间,让教师和学生去共同创造。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造平台。
四、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取得的效果
(一)“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学后教”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学习尝试,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学一学。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这种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画,先尝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只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引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学后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新模式,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二)“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自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先学后教”的教学法是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问题,再经过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学生主体意识学习的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新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法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我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予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得其解的难处时,教师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美术字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加强美术课堂组织。在如今课堂改革的形式下,教育专家们对高效课堂的提出,老师们已经开始摸索实践,在实践中得出了结论,找准了方法,产生了高效。但未来的教育发展迫切的需要老师们更多的研究,产生更多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