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重复的魔力教后反思

重复的魔力教后反思

作 者:赵春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中学 211200)

教材分析:
《重复的魔力》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的教材内容,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重复属于平面构成的一种形式,具有时代感的现代艺术审美领域,有助于拓展设计思维,和表现手段,它富有哲理的概括表现、秩序性的组织结构,蕴含时代精神和时代美。此课为两到三课时,本案例内容为第一课时,美术学科要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保留一席之地,就需要教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接受好美术教育。
本教学案例按“情境导入——欣赏——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活动——总结交流”的思路来执行教学的,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和自然中仔细观察寻找品味重复构成之美,加深重复构成概念和基本要素的理解,灵活地运用相关的技能、技巧来表现重复构成之美,有创意地设计制作重复构成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设计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自主实践学习为主,配以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等,同时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采用情景教学法,从激发兴趣入手、突出自主探究学习,使教学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得到听课老师的认可与好评。
教学策略:情境导入(走进超市——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重复美——运用身边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协作学习——实践活动——总结交流——归纳提高)
新课程教学理念:
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活动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从身边的物品中寻找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体验设计制作乐趣和感受成功喜悦的视角设计本课,选择了涉及运用重构成建筑物环境的描绘为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观察、欣赏、评析,感受平面构成形式美,了解重复构成的概念,提高审美能力。
技能:1.体会掌握各种不同的重复构成方法,以及重复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制作方法
          2.运用重复的基本制作方法,尝试进行有创意的重复构成制作,体验创作乐趣。
情感:通过学习与体验,使学生懂得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开拓艺术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勇于创造、善于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构成作品美,重复的要素及基本制作方法,选择几种方法综合创意一件有美感的重复构成作品。构思与实践。
教学难点: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掘,平面重复构成的构象与实施。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重复构成范作、实物。
学生:实物材料、笔、彩纸、胶棒、剪刀、尺规等。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
一、导入
通过观看视频逛超市导入重复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超市商品摆放、陈设。
通过观察、感受、发现一些现象。首先注意到的是大面积的商品忽视小面积的商品。为什么?
归纳小结:面积大、数量多、不断重复的物体视觉冲击力强。
二、讲授新课
(一)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重复,学生举例,教师出示例图,感受重复构成美。
1.感悟:说说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重复现象,感受重复在生活中的有意运用及美感。
2.欣赏重复构成作品,感悟整齐、有序的美感。
3.探讨发现:已一盒巧克力为例引导发现重复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单元与骨骼。
4.学生活动:比较两件重复构成作品,感受骨骼线的露与藏。比较效果有何不同。
(二)探讨重复制作的方法
1.师生先共同探讨重复构成基本形的三种制作方法,再拓展多种方法,
2.学生展示物品(如;回形针、小木夹、图钉等),并以组为单位讨论利用手中实物运用构象三种设计方案。
3.教师示范:对称重复构成的制作,引导学生思考对称重复构成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4.欣赏平面设计重复构成在海报、杂志、书刊封面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和评价作品的设计方法和美感特点。
三、设计制作表现
1. 欣赏综合重复范画、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联想,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交流评价
学生观看,互评、自评、教师点评。
五、课后拓展
提供平面设计重复构成相关网址供学生课后查阅欣赏作品
教师总结: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美丽重复,相信你们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反思:导入部分较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参考美术教研组同行老师的情景导入方法,教学过程经过多次讨论修改,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多方面查找教学资源、图片,制作成课件。在语言组织上还需更加精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气氛活跃,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