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 者: 康启明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摘 要:中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最近十余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中国这么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相比,发展远跟不上需求。在近年我国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受到了更大的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创业技能薄弱。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更应该对此在观念上加强指引和培养,在创业技能和知识传授上要加强建设力度和精度,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高校创业的实践,树立一个立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而高校在次方面则要加强师资力量储备建设和科学课程的建设,有效的支撑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方法;创业意识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也是大力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契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以多样化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志向,发展创业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建设高效的创业体系,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二十一世纪我国高校的历史使命。本文主要从现状分析、问题探讨和对策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最后提出一些创业教育的建设意见。
一、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大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刚刚起步。还处于零星的自发阶段,奖励制度与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很多高职院校关注的仍然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但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1998年,由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牵头,成功举办了我国的首次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纪元。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高层和各地方政府都给予大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我国教育部更是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的建设性方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进行引导和鼓励,并将发展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放入教育发展计划中来。在2002年教育部还确定了一批优质高等学校作为发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设立了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明确地指出:“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从法律上保障自主创业,鼓励自主创业。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响应其号召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自主创业的,特别是高职院校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比如大学生在创业一年内可以免交部分行政费用,简化相关手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中央的积极倡导以及教育部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开始出台各种各样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而这方面的创业基金也不断涌现,更直接有力的支持了大学生创业活动。例如:上海在2005第一个设立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基金,每年投资近亿元,并在上海多所大学设立了分基金会,将机构直接延伸到校园中去。这些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各地的实际举措都大力推动了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例如,在此影响下,创业计划大赛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的全国大舞台。参赛高校由98所增加到312所,参赛作品从114件增加到731件这些成果都是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代表,反映了高职院校创业活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而这些活动间接滋生了大批学者专家对高职院校创业理论的研究,有效支持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研究。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上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课程建设方面的师资问题,专业教材的缺乏,专门的学术期刊更是稀缺。
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而如今1个GDP增长点带来的工作岗位也远比以前少,所以传统的就业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中国庞大的就业群体,中国迫切需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正如十七大的报告所要求的,要“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我们需要认清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要区别对待,这些问题有历史文化的,有社会现实矛盾的。
(一)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就业形势吃紧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意识淡薄,认识不足,缺乏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加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客观上受自身办学条件的制约,主观上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因此,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创业教育制度设计、创业教育方法措施不到位。
高校扩招政策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方针,也确实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自2003年以后庞大的就业群体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待业人群持续增加,而就业人群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也因此渐渐恶化。到了2009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头等大事。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毕业生114万,2006就已经达到413万,到了2009年数字攀升到610万。与之相对的是,连年持续下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01年6月本科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就业率73%、2005年就业率72.6%,2006年就业率72%,2007年就业率71%,2008年就业率70%,2009年就业率35.6%(即时数字)。
以上数据已经客观反映了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迫切要求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坐、等、靠的就业观念,从等待工作岗位向创造工作岗转变。但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依旧淡薄,95%毕业生最终会选择传统的就业渠道。据统计,200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直接自主创业者仅占全部毕业生的0.26%。“大学生创业调查及创业指数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指标为61.2分,创业准备分值仅为48.2分。而美国的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比例约占毕业生人数的20%~30%,创业型就业成为美国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无法把握我国大量的创业机遇
我国高职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的活跃度越来越强,研究成果也逐年增加,创新能力提升很快。我国的科研论文发表量位居世界四,高校每年至少取得7000项左右的科研成果,这些无不是饱含经济价值的成果,但是我国却缺乏将之转化为实际产业的效率和能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创业者提供着空前的良机,特别是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但是当前的大学生依然没有把握机遇、敢于冒险创新的精神。
深层的挖掘其内因是我国的大学生受到的创业专门教育太少,无法自信地面对创业的考验。根据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调查的出一组数据:认为自己完全有信心进行创业的仅占8%,对自己创业技能级能力表示担忧的占42%,对家庭阻碍及资金的担忧有19%……可见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创业能力的不足,由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缺乏将成果转化为价值的技能和经验,以及对创业环节的陌生,导致我国大学生无法摆脱传统的就业模式,而且不愿意转化观念。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迫不及待。
(三)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高职院校根本谈不上系统的学科建设,创业教育的开展仅仅是邀请知名人士偶尔的一次创业方面的讲座,或者单一的开展针对创业计划比赛的课程,缺乏一个系统、整体的方案。这需要我们从认识上去转变,将高校创业教育当成一门严谨、系统的学科去开展,去研究。而且不要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上,要加强与社会实体的联系。
(四)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对创业教育在中国高职院校的开展,有别于其他学科,它要面对各个学科的需求,要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各个专业领域的需求。面临着巨大的需求,师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阻碍。而国外高等职业院校的创业师资往往既拥有创业方面的专业背景兼拥有实际的创业经验。同时,学校通过聘请企业家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等途径,保证创业教育师资的充足来源。在这些方面,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还没有开展。那么与多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开发贴近学生、现实的教材建立创业案例库则是重要的当前任务。
三、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经过初级阶段的发展,已经具备超更加理性合理的中级阶段迈进,而在这个阶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集中在观念更新,学科研究和实践模式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工作
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合理的师资配置,而国外高校大多配备了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以百森学院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师35名,共开设课程33门。国外高校的创业师资除了专业的专家学者还有许多企业家和创业者等,聘请这些人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一般以短期讲学、参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项目。他们的讲课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想和案例,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而中国创业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师资的培养力度具有关键性作用。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的课程开设与教育效果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无法体现,应通过建立高效的师资队伍,使中国创业教育工作迅速步入快速发展通道。而高职院校除开培养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外,还应大量聘请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来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老师。尤其是创业实践方面的课程,更应由成功的、有实践经验的创业者来担任,这样既节省了培训教师的周期,又提高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创业教育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实际。
(二)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建立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业知识教育。创业知识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应将创业教育的精神融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之中。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其次,借助现有的教学机制。探索引入国际劳工组织认可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专题培训。目前我校共有30多位教师从事就业创业教育,他们不仅教给学生创业的各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通过互动式教学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调动学生的创业潜能。促使学生主动从事创新和创业活动。而国外的先进做法我们可以寻求一些借鉴。比如美国:他们已经有了创业学专业,并可以授予相应的学位。在管理体制上,大多美国大学都是将创业学专业纳入商学院来管理,并成立专门的创业中心。在课程开设方面,由于美国大多数院校都是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研究领域,具备完整的教学计划与教育体系。在我国由于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课程的开设依然在探索阶段,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不管是课程开设还是教育效果,都必须通过建立学科塑造其专业领域的形象。而通过建立创业学科可以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及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市场为原形,让学生更加了解市场实际情况,促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针对市场变化具有自己的反应能力,课程的开发可以逐步有序地走向多样化、多元化。
(三)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创业,而创业就是实践,所以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作为一种开放的课程,它与创业实践密切相关。在我校有专门的各种协会激励学生创业,学生自主创业激情十足,学校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比对优秀的创业团体给予实质的帮助。如提供创业方案,撰写创业计划等等,我校还根据高职学生的特长和温州经济特色,在校内开辟了3个大学生创业教育园区,即创业精品园区、创业商贸园区、创业草根园区。学院还依托“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立鞋样创新工作室、电子创新工作室等8个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在校外建立20多个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发展基金等。学校与社会企业常年来往联络,促进学校优秀创业方案在社会企业推广。2008年5月,我院扩建的大学生创业园隆重开园,至今有大学生创业园已经孵化100多家学生创业实体。以上举措都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可以借鉴参考的地方,改变对创业教学的地位偏差。
在美国,高等职业院校是很多学生的创业实践,他们的创业实践活动最著名的当属商业计划大赛。而目前,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创业计划大赛最具影响力,许多大公司都是从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中产生的。除了创业计划大赛,美国高校还组织创业俱乐部、创业交流会等活动。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体验,并提供资金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我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更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培养和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与创业潜能。可以在大学中成立创业团体等方法,制定详细的活动安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与周边企业结为合作伙伴,可进行部分实际的操作体验,力求在最真实、最贴近市场的环境中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急需建立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势必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非常需要清楚地知道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准确定位。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熟悉全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看清楚自身的优势以及与先进高职院校之间的差距,有利于调动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8 -1-1
[2]《教育发展统计公报》2009 -7-15
[3]叶辉,周峰.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N].光明日报,2008-1-8
[4]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