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By designing questionnaires, this paper has surveye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115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 from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who have been graduated. It relates to the role of policy support, difficult judgment of individual employment, the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 quality, tendenc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mployment selection, in-service training, job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found,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Keywords: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Survey
1.问题的提出
残疾学生在毕业后最终能否顺利走向社会成功就业,能否过上较稳定的自食其力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一个家庭是否愿意为残疾孩子进行教育投入的最重要因素。作为经济文化较发达省份,山东省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及执行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社会认识和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残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依旧很多。本研究通过对全省17地市115已毕业听障学生的调查,了解听障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目前听障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倾听他们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山东省听障学生就业状况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从而对相关听障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制定或完善、提高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听障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起到一定的参考或促进作用。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山东省17地市115名已毕业听障学生。其中男生61名, 女生54名。小学毕业7人,初中毕业72人,高中或职业中专毕业16人,大专16人,本科4人。年龄在18岁到55岁之间。
2.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处理
研究者利用长期从事山东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便利条件,在与聋校教师、听障学生及家长广泛接触的基础上,参考中州大学孟凡玲老师的《聋人相关问题调查问卷》及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上海中职聋生择业观调查问卷》,编制出《山东省已毕业听障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132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对所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后录入计算机,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1被调查听障学生目前就业状况
表一 听障学生就业状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听障学生就业单位较多的集中在私人企业(占调查人数的 44.3 %)和从事个体经营(占 20 %),政府部门和国企比例非常少,分别是2.6 %和 3.5 %。这既与听障生自身的素质不高、满足不了某些岗位要求有关系,也与社会对听障人士的认可度有关系。我国留美聋人博士杨军辉曾多次提到:在欧美国家,听障人士可以当医生、律师、工程师、企业家、科学家、技师、软件设计师、教师、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咨询顾问、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接受良好教育的聋人可以在很多职业领域里发挥积极的作用。相比之下,我们的听障人士就业领域还有待于扩大。
由于就业单位对听障生缺乏了解甚至歧视,工作待遇不公,加之听障生对当今就业形势及自我能力认知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好高骛远等原因,导致其就业中变换工作频繁,本次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115人中只有6人“从没换过工作”,占5.2%,而换工作2次以上的占到66.1 %。这与徐立群、王爱萍、王得义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而在收入方面,在2000元以下的听障学生占了70.4%,其中1000元以下的竟占了15.7 %,这距离2012年初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以2011年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737元为基数,平均工资上涨15%)要求有很大距离,有些甚至连6%的底线(2204.22元)也达不到。听障毕业生收入总体偏低。
3.2听障学生对就业困难性认识
对就业困难性的判断,能反映出学生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度及分析能力,反映出对自身素质的评价及就业定位的准确性。在本次调查中,近半数的人(占42.6%)认为“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与健全人沟通困难”,其次是“健听人对聋人的歧视”(占23.5%)。可见掌握正确而有效的语言沟通方式以及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消除歧视是听障人士最迫切的期望。而认为“自身素质不如健听人”或“在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人也占到一定比例,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特教学校包括职业技能教育在内的教学存在的封闭性、学用脱节等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听障学生面对现实缺乏自信。
从“工作中遇到困难一般是向谁反映”这一问题调查中看,有36.5%的人选择“聋人同事或朋友”, 30.4%的人选择“父母”,其余“单位领导”占17.4%,健听人同事12.2%,只有0.9%的人选择“民政部门或残联”。可见由于健听人对听障生的认识、双方沟通障碍以及听障生自身对健听人的不信任、自卑等因素,导致其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更多的依赖聋人朋友或父母,而很少积极主动地通过与同事、领导、上级就业主管部门沟通解决。见表二。
表二 对就业困难性认识
3.3听障学生就业中政策扶持方面的作用
得力的政策扶持,是解决当前听障人士及其他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举措。在关于政策扶持情况的调查中,就有高达54.8%的听障生认为“政府制定政策鼓励企业招收聋人”是“最能帮助聋人就业”的措施,其次是“增加面向聋人的职业培训”,可见听障生对政策扶持就业的看重。但是就目前的政策扶持现状看,却有53.9%的听障生表示“不太了解”当地有无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67.8%的人没有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办理过求职登记”;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会否求助民政残联及其他就业服务机构”这一项调查中,只有17.4%的人选择“会求助”,还有22.6%人选择“会求助,但没用”;49.6%的人认为当地政府“没有出台过残疾人就业的政策”;65.2%的人认为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没有享受过任何服务”;对国家扶持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文件《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就业条例》,有52.2%的人表示仅“了解一点儿”,35.7%的人表示不了解。尽管最近几年山东省政府及地方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但仍存在着就业服务机构不健全、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机构部门提供就业服务不到位情况,使听障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服务。见表三。
表三 政策扶持情况
3.4学校职业教育的作用
表四 对学校职业教育作用的评价
学校职业技能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有重要作用。调查中26.1%的听障生就认为在校时所学职业技能对就业帮助很大,有52.2%的人认为“有作用,但是帮助很小”, 21.7%的人认为“没有任何帮助”。这样的调查结果与不同地区、不同特校在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授课方式、与社会接轨等方面采取的教学策略存在密切关系。
3.5就业选择倾向性及影响因素
表五 就业选择倾向性及影响因素
关于“就业选择倾向性”的调查,在“希望从事的行业”一项中,32%的人选择“自己创业当老板”、其次是“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对“月收入的期望值”应在“3000元以上”的达到43.5%。以上数据一方面反映出山东省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使得听障生可以有较高的行业目标追求及收入预期,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聋生缺乏对自身及当前就业形势的正确评价,好高骛远,而过高就业期望与现实之间形成的较大反差易使其产生挫折感。
而在对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方面,认为“单位工资收入情况”是“最大影响因素”的人仍占到35.7%,其次是同学朋友或家人影响,只有12%的人把“是否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好处”作为最大影响因素;而从“获得就业岗位的途径”来看,71.3%的人还是通过父母、同学朋友及学校帮助获得的工作。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择业方面自主意识较差,易受别人影响,依赖性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工作报酬等物质利益的考虑多于对个人发展的考虑,体现了学生就业选择的务实性、功利化。
3.6在职培训学习机会
在职培训学习针对性强,成效明显,作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就业后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这项调查中却发现有高达59.1%的人认为就业后“从来没有过培训学习的机会”,这是值得各方关注的问题。
表六 培训学习机会
3.7听障学生对目前工作状况满意度评价
表七 对目前工作状况满意度评价
从表中可以看出,听障生对目前经济状况,62.6%的人认为是“基本满足生活需要”,而有32.2%的人认为“难以维持生活,要靠家人养活”,可见大多数听障生还没有真正做到“社会自立”,“因聋致贫”的现状仍一定程度存在。有36.5%的听障生“对目前工作状况满意”,67%的人认为目前的收入“不合理”,这一方面反映了在一些单位由于歧视等原因导致的“同工不同酬”、工种分配不公等现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听障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及对工作的贡献,盲目攀比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对就业前景判断方面,40.0%的人认为“不乐观,干一天算一天”,还有32.2%的人“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可见大部分人缺乏长远职业规划,得过且过心态明显。
综合所有调查问卷还发现:不同地区学生的就业状况有明显差距。这跟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当地的特殊教育政策、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水平等密切相关。
4.建议
针对听障学生就业中存在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提高社会对听障人士的接纳程度,减小就业阻力。
二、聋教育要逐步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缩短课堂与生活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用。
三、加强对听障生职业技能教育。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设跟社会需求契合的职业技能课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就业心理的引导,使学生理性评价自己,认识就业环境,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四、发挥家长在听障生就业中的作用。引导家长鼓励孩子积极面对社会,共同规划职业,而不是全部包办,剥夺孩子自我尝试、锻炼、成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
[1]T.艾伦 赫尔威兹.教育改变命运.现代特殊教育,2005(4):33-34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2012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鲁政字〔2012〕34号,2012.02.29. http://www.sd.gov.cn/col/col4708/index.html
[3]徐立群.聋生就业不稳定心理分析及辅导策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22-23
[4]王爱萍.浅谈聋生职业教育及就业问题.科技风, 2009(11):38
[5]王得义, 徐赛华.高职聋生就业心理及教育对策案例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3):34-37
[6]李国敏.我国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科技风,2012(10):221—224
[7]麻一青,孙颖.残疾人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12(7):19-22
Personal Profile:Li Shuying ,who is the member of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postgraduate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has edited many outstanding teaching materials, such as the specialized planning materials of National Special Education education'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pecial children and series of textbooks for Na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ractical solution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for deaf children. Her education paper, Deaf Arts Education of school for deaf mutes under the concept of full recovery, won the second prize fo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teaching achievements. Also she has published many papers in core journal. Now she is the deputy director of spe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Weifang University, the member of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of disabled people which is a branch of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ygiene and the director of sign language research center of Shandong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