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评价探析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评价探析

作 者:李 中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评价的基本含义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几点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职学校;就业指导;实效性

前言
就业指导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形象建设、校园风气、招生宣传等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屡见不鲜。为促进院校形象建设、帮助学生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多数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设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评价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学生在经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和实践活动之后,在就业观、相关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发生的改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评价是指根据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展开分析,并给予判断评价的过程。
目前,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通过师生访谈、实地考察、电话调查和查阅文件等多种方式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实效性评价,一般以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综合评价等项目作为评价依据。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评价存在的不足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众多高等院校将就业指导工作设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何以客观的评价态度、严谨的评价方法、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进行评价,以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是高职院校现阶段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评价认知有待提高
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评价的主要评价依据。然而,仅仅利用就业率和称职率作为评价依据是远远不足的,这种片面的认知方式易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评价主体单一化
虽然《评估方案》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在进行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评价时要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但是相关部门或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要严格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而是继续沿用以院系和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实效性的评价工作,造成评价结果失真的后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传统教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传统教育的评价工作强调以老师为主体,因而忽视了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访问,导致调查主体单一化。二是如果将学生和用人单位作为评价工作的调查对象,明显加大了评价调查的工作量,使得评价工作变得繁琐而复杂。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相关就业指导实效性评价部门多以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中心开展实效性评价工作,因此,评价体系不全面是目前就业指导实效性评价工作中较为严峻的问题。评价体系的不全面,易导致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进行实效性评价时片面地追求“就业率”这一呆板的数据,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就业观、职业素养、相关知识和技巧的评价,造成先相关的反馈信息不够详细具体,导致评价结果不具权威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评价工作
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评价是考察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和社会实践的进行,对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和事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深入学生工作中挖掘其中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可以有效地加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评价。
(一)提高评价认知
为了促进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在高职院校中的教育作用,必须提高评价认知,进一步明确各项基本原则。在实效性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促进就业评价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融合,利用就业评价挖掘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高评价工作的互动性,是实现实效性评价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实效性评价的相关部门和机构要挣脱传统思想的禁锢,告别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在进行院系和教师的调查访问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访问力度,提高实效性评价的互动性。全面分析院系和教师的相关意见,综合比较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使得评价结果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和健全评价体系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生教学的整个过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就业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评价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师生教学效率、提高就业指导效果的有效手段。首先,高职院校根据院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结合企业用人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为评价工作提供客观性评价标准。其次,实效性评价的相关部门或机构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评价类型的基本特点,充分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过程进行判断,有效地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在评定过程中,避免单凭就业率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评判,而要结合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对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综合性评价,实现就业指导评价工作的全面化和系统化。
结束语
 加强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评价,是促进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效果的有效措施。因此,深入实效性评价工作中,挖掘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评价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通过提高评价认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完善和健全评价体系等多种方式,提高实效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推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礼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建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02):105-106.
[2]姜静,张欣欣.如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01):89-90.
[3]郝凤春,吴秋懿.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调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1):91-92.
[4]成敏.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6(01):110-111.
作者简介:李中 (1983.9--),男,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经济,高校经管实验教学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