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Advertisements阅读课教学设计

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Advertisements阅读课教学设计

作 者:王 燕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226001)

摘   要:本文以新伦敦小组的多元识读理论为指导,以多元识读教学法为设计框架,从图片识读、标题识读、篇章识读、文本识读、批判性识读和语篇设计六个层次逐步深入对《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一单元阅读课文Advertisements的理解并完成新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多元识读;Advertisements;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和网络时代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由阅读与书写能力构成的读写能力(literacy)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未来小学英语师资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读写能力定义为“使用包含各种语境的印刷和手写材料识别、理解、解释、创造、交流及计算的能力,应包括个体持续学习以实现目标、发展知识和潜能和广泛参与社会的能力”。这一定义与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识读能力(multiliteracies)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
新伦敦小组认为,读写教学一方面应考虑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还需考虑由信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文本形式多样性的激增。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新伦敦小组提出了包括语言在内的以多种表征模态为焦点的多元读写教学法。多元识读教学法以“设计”为核心概念,包括语言、视觉、听觉、姿态、空间和多模态形式六种意义设计。整个教学模式需涵盖情景操练、明确指导、评判性框架、改造式操练四大要素。
本课以新伦敦小组的多元识读理论为指导,以多元识读教学法为设计框架,从图片识读、标题识读、篇章识读、文本识读、批判性识读和语篇设计六个层次逐步深入对课文的理解并完成新的意义建构,以实现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最终目标。
二、前期分析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前期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生分析。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全书共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Task和Project六个板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Advertisements,是一篇由在校生写作的介绍广告定义和类别的论说文,并发表在学校网页上。从课文本身看,其提供的语境就具有多模态性,标题和段落小标题以突出的字体和颜色区别于其他文本内容。
就学生而言,他们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在学习了前三个模块之后,他们对于教材结构和教师授课风格较为熟悉,能较快的适应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并且愿意以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来;其二,学生刚脱离初中应试教育环境短短一个学期,依然保持着以老师为权威的心理定势,在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尚显不足;其三,虽然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学生也经常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但学生在网络上关注较多的是社交网络和网络购物,他们在收集、整理、运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来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还较弱。
三、教学目标
基于前期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掌握课文的大意。具体地说,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广告的定义和类别,广告语的特点和公益广告的作用;了解论说文的阅读方法,掌握论说文的篇章结构,能通过标题和小标题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并初步尝试批判性阅读,培养仔细观察语言的能力;能用英语表达“广告”话题;能正确对待和评价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逐步形成一定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对话与交流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由六个步骤层层深入。
步骤一:图片识读,引入话题
呈现可口可乐、耐克、地球日、希望工程等广告图片,给出讨论问题:What does each advertisement advertise for? What is the purpose of each advertisement? 在对图片意义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问:What is an advertisement? How many categories can they be put into? And what are the categories?
四幅广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容易,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的激活对广告已有的认识。在前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对广告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再结合前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尝试自己归纳广告的定义,思考广告的类别,为课文内容的理解打下基础。
步骤二:标题识读,预测信息
呈现文章标题Advertisements和段落标题What is an advertisement? Does an advertisement tell people the complete truth?和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请学生对文章具体内容展开预测。
文章标题和段落小标题是对全文内容和段落内容的最高概括。学生阅读标题的过程就是预测文章内容的过程。学生通过口头表述将无声思维转变为有声思维,预测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步骤三:篇章识读,把握大意
教师首先对于论说文的基本篇章结构进行明确指导。基于以上认知,学生浏览全文,运用略读技巧把握全文大意,将文章划分为三大部分,并完成以下框架图。
Subject:                           Advertisements
                           Definition         Commercial ads           PSAs
      Statement: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Body:     Supporting
      informatio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Conclusio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Conclusion:                           be smart
结构清晰是英语文章尤其是论说文的一大特点。了解和熟悉文章的框架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思想,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英文写作水平。而框架图是呈现结构最直接、最清晰的方式。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因为对论说文的基本结构已经有所了解,再加上文章中现成的段落标题,很容易看出第一小节为引言部分,引出话题advertisements,最后一小节为总结部分,中间三个段落构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
步骤四:文本识读,梳理细节
学生再次通读全文后完成教材上提供的判断及问答题,以检验他们对于文中细节信息的理解情况。另外,针对本文的重点内容,即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对比,学生需完成以下菜单图示:
Advertisements
Found on billboards, newspapers, magazines, the Internet, radio, television, etc.
Persuasive language and exciting images are used.
Commercial ads                                      PSAs
  To promote a product or service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are helpful and we can 
                                                           learn a lot by following the
                                                           advice they give.
  “Bright-Teeth fights bad breath!”     “Yes to life, no to drug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ject Hope –schooling
                                                           every child”
                                                   ____________________
                                                        “Smoking is committing suicide
                                                         slowly”
菜单形式所独有的平行结构使内容要点一目了然,这种形式能够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式使对比或比较清晰化,同时又以较短的篇幅涵盖较多的内容和要点。在完成以上菜单图示的过程中,学生实际已从发布广告的地点、广告语的特征两个方面概括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相似之处,从目的、性质和示例三个角度分析了两种广告类型的不同之处。全文主要基本细节点以一种清晰明了的方式引入学生脑海。
步骤五:批判识读,深化理解
在完成前四个教学步骤之后,学生对文本本身提供的信息即广告的定义和类别已完全熟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一篇好的论说文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并判断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是否有可以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学生在小组内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文章中三个段落标题并没有使用相同的句型结构。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讨论改进的方法,并说明原因。
学生习惯性的认为,凡是书本上的都是对的,凡是书本上的都是好的。他们普遍缺乏批判意识,很少质疑教材和老师。通过这一步骤的操练,一方面使学生对如何写好论说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不可尽信书,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观点,需培养一定的批判意识。这种意识也是多元识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步骤六:语篇设计,意义重构
在课堂上充分阅读与理解文章后,教师布置学生以PSA为题也给学校网站撰写一篇论说文,学生需在完成作文的基础上运用文字处理软件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进行排版,并配以相应的插图。作业以邮件形式发给教师,教师将择优推荐给学校的英语学习网站。
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时候需要搜集信息,进一步了解公益广告的相关内容,并应用电脑和软件进行文字处理、配图排版。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懂得如何写好论说文,如何操作文字处理软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对网络搜集的图片进行筛选。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也使他们的信息读写能力、技术读写能力、视觉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结束语
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识读教学法的四大要素并非线形排序也非平行贯穿,而是应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以上六个步骤中,我们不难发现,步骤一和步骤二为学生提供了情景操练;步骤三中,教师给予了明确指导; 步骤五很好的体现了批判式架构;步骤六中的语篇设计则贯彻了改造式操练的意图。
参考文献
[1]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66, 1996: 60–92
[2]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3]王守仁、何锋,《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学生用书》,译林出版社,2010年12月第3版
[4]王燕,“利用文本特征设计阅读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