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话题引领下的六年级英语复习策略

话题引领下的六年级英语复习策略

作 者:吴天华 (浙江省开化县马金小学 324307)

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课学生能够巩固知识、发现规律、提升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课质量的好坏。
一、发现问题
在每年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一)学生在课堂之中积极性不高,对所复习的知识提不起兴趣,觉得枯燥乏味;
(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系统的梳理,没有形成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方法;
(三)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等、靠、要”的现象,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弱,致使英语综合能力提升缓慢。
二、教学中的反思
学生在复习课的学习中缺乏兴趣,不能主动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学生的表现是教师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的直观反映。针对学生在复习阶段出现的这些现象,我们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重知识传授,轻兴趣激发。
(2)重结果呈现,轻过程方法。
(3)重练习巩固,轻能力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静下心来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研讨,努力寻找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关注学生我们发现,学生复习课兴趣低、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复习课缺乏情景支撑,任务量大,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学习的机会少。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说:针对不同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情景;放手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等。在教研员邰爱萍老师和闫丽华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对研究专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要想提高六年级英语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就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知识载体,以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任务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运用语言的机会,进而归纳、总结所学的语言知识,探究语言规律,掌握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我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和我区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我们制定出了研究专题——话题引领下的六年级英语复习策略的研究,并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了实践。
三、教研实践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研究更具实效性,我们采用最为直接的课堂观察的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应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一)确定课堂观察点
针对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研员老师的帮助下确定了课堂观察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我们的观察点是:
1.复习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课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3.复习课上如何结合话题,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研磨
确定了课堂观察点之后,我们以our school life 为话题,由我校六年级英语教师顾杰老师负责课堂实施,全组教师参与备课,进而深入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第一次研磨
第一次研磨是于2012年3月13日在六年级(2)班进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情景的创设,并运用了大量的学校和学生的校园生活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以“Our school life”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subject”、“sport”两个和学生关系密切的话题总结出了一些相关的词汇和功能句,教师也有意识地安排了阅读与写作的环节,尝试着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我们的观察,学生在课堂当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在交流阶段,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完全打开,功能句的运用显得过于死板,学生最后的写作也只局限于几个功能句的罗列,并没有真实地体现出学生的“school life”。
我们经过认真的研讨认为:教师虽然注意到了情景的创设,但是运用的图片过多,给人产生“散”的感觉,生动性不够,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还有差距,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牵引的过多,造成了对孩子的限制,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subject和sport两方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阅读材料处理的指向性不明确,在本节课呈现阅读材料的作用是为后面的写作提供参考,重点不在于阅读策略的培养;整节课各个环节相对来说比较孤立,没有对最后学生的写作输出形成有利的支持。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对这节课在情景创设、环节过渡、思维引领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第二次研磨。
2.第二次研磨
第二次研磨是于2012年3月20日在六年级(3)班进行的。
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的情况,顾老师在原有情景的基础上,有意地进行了情感方面的引领,使情景创设更为生动。在课堂伊始就设计了头脑风暴的活动,让学生自主谈论关于“subject”和“sport”的话题,使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更强。在活动设计方面,教师进行了听说读写的结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得也更为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明显增多。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交流的时候依然放不开,缺乏灵活性。
经过反思和研讨,我们发现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做得还不够:虽然在话题的开放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教师引领的成分依然过重,没有让学生放开手脚;教师的导向作用要加强,要体现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的示范应更具指向性和开放性,不要从示范环节就束缚住了学生的手脚。
于是,我们再次帮助顾老师进行了改进,比如在头脑风暴时取消了明确的分类,学生归纳时加入了对句子的总结,强化了小组间的分享活动。在认真的反思与改进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三次研磨。
3.第三次研磨
第三次研磨是于2012年3月23日在六年级(6)班进行的。
在这次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充分利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小组合作与分享,并注重发挥学生间相互补充的作用,使知识归纳总结得更为全面。在环节的设置上,体现了从词句归纳到阅读写作的层次,注重学生的交流与体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总结了学校生活中的相关词汇,操练的比较扎实。在阅读与写作的环节较前两次研磨有了很大提升,所用语言的范围更广,不再仅仅局限于功能句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散。
但是,纵观这节课,离我们理想中的状态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说,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生的思维还是有局限性,对于丰富的学校生活描述还应更具色彩,个性化的文章出现的不多。
2012年4月6日,我们为大家展示了第四次研磨的过程。经过这四次研磨,我们全组教师在六年级英语复习策略方面达成了共识:
(1)优化话题,贴近生活。课标和考试说明都提供了话题项目表,但比较宽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话题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使其更易于学生的交流。
(2)教师的引领要有层次,收放结合。学生在复习旧知的时候一定要扎实,打好基础;在输出语言的时候要为他们拓宽思路,发散学生思维。
(3)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旧知,它需要学生在一定时间的积淀之后,对原有知识的认识产生升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自主交流与思考的空间。
(4)体现出由基础到能力的转变。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要在牢固基础的同时提升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避免使学生原地踏步。
当然,“关注学生的需求”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把它继续深入下去,比如说学生在情景创设、小组交流方面的需求,在复习课中怎样对所学知识有效归纳总结等。同时我们要拓宽思路,把“关注学生需求”这一思想从六年级复习课的研究中发散到其他各个年级、各种课型的研究当中去,真正地体现出英语教学“以人为本”的人文性,进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