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有关校外美术教育浅议

有关校外美术教育浅议

作 者:李 蓉 (山东省烟台市青少年宫级 264001)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凭借自身的诸多功能成了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校外美术教育也获得了极大发展,成了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有鉴于此,本文围绕校外美术教育进行相关讨论,首先概述了校外美术教育的概念和作用,然后重点讨论了校外美术教育实施策略,主要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内心感受,开拓学生创作视野等,最后分析了校外美术教育的评价,以期为校外美术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校外;美术教育;实施策略

校外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仅能够调适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且能够缓解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另外,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发挥出了相当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校外美术教育在教育教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将围绕校外美术教育进行相关探讨。
1.校外美术教育的概念和作用
1.1概念
所谓校外美术教育指的是,在校外通过相关策略的科学运用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校外美术教育是相对于校内美术教育而言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美术教育形式,已经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广大师生所逐渐接受。
1.2作用
对于学校美术教育而言,校外美术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为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掘自身美术潜能的空间。校外美术教育不仅灵活多变,而且寓教于乐,再加上相关先进设备的应用,因而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为国内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外美术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内美术教育的发展,二者有机互补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美术专业人才。
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该学科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再加上巨大升学压力的制约,校内美术教育长期无法高效开展,严重降低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而校外美术教育更具随意性和互动性,因而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校外美术教育将会给学生素质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2.校外美术教育实施策略
在校外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应采取适宜的实施策略,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内心感受,开拓学生创作视野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取得令人满意的校外美术教育成果。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校外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画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共同特点,因而美术教师可通过兴趣来积极唤醒学生身上那种“沉睡的力量”。在校外美术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普遍对鲜艳色彩和漂亮形象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起始环节,建议从他们喜欢且相对简单的事物入手,由简单到复杂,讲究循序渐进。部分家长有着强烈的攀比心理,总是喜欢拿自己孩子的作品与其他孩子的作品进行比较,如果不满意便会责备。这种情绪或者做法通常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受打击,也便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很多原本有绘画天赋的孩子便这样和绘画无缘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和家长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沟通,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尤其不要有“一口吃成胖子”的心理。教师应了解学生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绘画特点,一方面要学会欣赏学生绘画中那种歪歪扭扭的“美”,另一方面要学会理解和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及时且适宜地表扬,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信心,让其坚信“我画得不错,将来会画得更好”。当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引导他们在美术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
2.2尊重学生内心感受
在校外美术教育中,教师业应充分尊重学生内心感受,保证所有学生均能获得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尝试各种色彩的运用,其某些作品在成人眼中甚至是怪诞的。有人曾做过如下试验:于白纸中央画上一个黑点,问成人能够看到什么,答案是千篇一律的,即看到了一个黑点。而孩子们的答案却千奇百怪,十分丰富,有的说是蚂蚁,有的说是牛排,甚至有的说是小猪。由此可见,孩子具有发散性思维,这也正是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所以,不能片面地参考传统教育模式,仅仅用“像不像”的标准要评价学生的作品。这样做,教师省时省力,但时间一长,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习惯这种类似于依样画葫芦的方式,形成惰性思维,创造性与自信心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关注所有学生的内心感受,尊重其别树一帜的地方,因为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源泉。教师应对学生身上的灵性进行积极引导,通过深入启发以强化其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欣赏素材,再辅以优美的背景音乐甚至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奇妙的想象空间。学生在创造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一时无法继续画下去,此时教师应结合问题进行适当启发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的绘画成果往往是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
2.3开拓学生创作视野
绘画学习同样需要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存在一个所谓的上升期和平台期。当学生进入平台期之后,其绘画水平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稍有下降。这是因为学生既有的知识储备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进步所需,因而需要适当“充电”。部分学生虽然思维敏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受限于知识和阅历,在绘画题材、内容以及表现方式等方面容易被限制在某些条条框框中,无法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如习惯性地模仿诸如海底世界、动物世界以及太空等“老生常谈”的内容,却很少关注身边的事物。为避免这一情况,教师应多引导学生留意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逐渐发现,无论是家里,还是校园中,又或者大街上,均有非常多有趣的题材可供挖掘。
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去亲密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在宜人的风景中画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风土人情等,既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对写生事物进行深加工,有所取舍,融入自己的个人观感,这样得到的画作往往是灵动的、鲜活的。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尝试其他措施以开拓学生的创作视野:组织学生参观与绘画相关的各种展览,包括书画展、陶艺展以及民间手工艺展等,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合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有机会欣赏到国内外的名家名作,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艺术文化,包括诗词歌赋、戏曲以及舞蹈等。通过上述措施不断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其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表现方式方面,教师也应追求灵活多样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尤其是部分高年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比较常见的油画棒、水彩笔以及线描等表现手法,开始对版画、水墨画以及重彩画等感兴趣,教师可安排学生大胆地学一学,试一试,维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校外美术教育的评价
3.1注重对多重教育价值的评价
对校外美术教育进行评价时,既要考查学生美术知识是否得到丰富,又要考查学生美术技能是否得到提高,还应考查学生美术情感是否得到培养,除此之外,还应考察是否经由校外美术教育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创造性。
3.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传统美术教育评价工作中,仅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并予以评价,很少涉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在校外美术教育工作中,应转变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对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美术情感、美术态度以及美术价值观掌握情况予以科学而系统的评价。
3.3注重评价指标的多样化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外美术教育评价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评价时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同时还应适当考虑教师的教学质量。总而言之,应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标准,从而保证教学评价指标的多样化。
4.结束语
校外美术教育是整个校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校内教育紧密联系,有机互补,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相当关键的作用。然而,校外美术教育同样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在场地、管理、设备以及科研等方面尚需要有效规范,从而为广大学生创设一个理想的教育场所,推动校外美术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咏梅. 物尽其“才” 造化自然——校外美术教育地方特色教材的编排构想及在实践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35:125.
[2]谌晓. 我国校外美术教育状况的研究——以广州市少年宫为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21.
[3]蔡素敏. 浅谈校外美术教育如何对学生美术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J]. 学周刊,2011,16:104.
[4]周宇. 略谈校外美术教育的体验式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51.
[5]曾晓鸣. 谈校外美术教育写生教学中“基本功”训练的误区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7:21+26.
[6]代晓光. 浅议校外美术教育的功能与地位[J]. 美术教育研究,2012,24:113.
[7]张小良. 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探索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14,17: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