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色彩的表现力是油画艺术的特征,色彩是油画表现力中基本要素,培养对色彩的审美感受、掌握色彩表现的语言规律,就成为油画教学中最核心的课题。学习色彩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习惯色的过程,也是建立—— 打破—— 再建立色彩经验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有目的训练学生灵敏的色彩感受力和画面色彩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油画教学;色彩运用;作业
油画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造型、色彩、笔触以至传神、写意等一般艺术规律,都会在油画课里反复遇到。由于色彩的表现力是油画艺术的特征,色彩是油画表现力中基本要素,培养对色彩的审美感受、掌握色彩表现的语言规律,就成为油画教学中最核心的课题。
色彩作为油画的重要语言,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认为:“只要色彩丰富,形象就会饱满”。从极端的角度讲。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基本上是色彩效应在所限定的平面空间中的构成。“不管是描写裸体女郎或是战场上的骑士。本质上都是在平面上按照一定的次序覆盖经过挑选的颜色”。毛瑞斯·戴尼斯的话极其简明的道出了绘画色彩的妙谛。运用鲜活的个性化色彩语言能否畅达的表现作者的精神臆度,去构成可视的形式意趣,明白准确地阐释作品的主题.便是衡量作者对色彩判断、整合能力及表现技艺的标准。
几乎每个学画的人都有习惯用色的倾向。学习色彩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习惯色的过程,也是建立—— 打破—— 再建立色彩经验的过程。有的学生在肖像课中把人脸部色彩与背景环境画成一种色相,以至于主体色彩跟背景的色彩分不开,画面没有色彩感。这时,学生往往还死死地抓住主体不放,将本来画得很好地一部分调来调去,直到调得没了踪影。殊不知色彩与色彩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映衬、相互依存的,这块颜色画得不舒服,很有可能是其他邻近色的问题,调一下相邻的颜色,原来认为不对的部分就会呈现与开始迥异的效果。
例如做一组白色的瓷器,周围可以选择与白色接近的亚麻布和土黄色衬布,造成一种微妙而丰富的色彩氛围。此作业的特点是画面中所有物体都是极其接近的亮色,在正常户外来光加之教室环境光的影响下,色彩变得更加丰富、微妙,倘不认真观察,仔细调色来加以分辨则无法表现丰富的色彩,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色彩的微差和分寸感,而且能够强化训练学生的色彩敏感程度。再做一组灰色调的色彩组合,课题设置可以是多件仿古土陶和瓷器,把它们置于水泥地上,以暖灰或冷灰色衬布加以丰富画面,选择石膏浮雕作背景,光源可以在自然光基础上远距离加一盏白炽灯,在百分之八十自然光和百分之二十灯光的作用下,两种光源相互穿插,产生了另一种色彩效果。这一作业的特点是,画面中任何一种颜色都不是轻易能够调出来的,间色很少而复色多,灰颜色在冷暖两种光的作用下产生了极其神秘的色彩氛围,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色彩的丰富程度远远超出任何色标,这样的作业如能画得好,说明已具备了处理色彩问题的能力了。
油画艺术是一门色彩造型艺术,色彩能力对一个油画家来讲,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训练学生灵敏的色彩感受力和画面色彩的表达能力。为了有利于最初写生时学生观察和把握色彩的整体关系,应尽可能选择一些颜色变化不太复杂的、形体变化简单大块的局部景物作为表现对象,先从几大块颜色入手,我们首先应认真观察找出这几个大色块之间的色彩冷暖及明暗关系,使之形成画面的基本色调,在这基础上再找每一大块色彩,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微妙变化关系,可有意识多进行一些画面构成比较简单的练习,以有利于最初阶段学生对画面色彩整体的把握,通过反复达到自觉,随后可逐步进入比较复杂的景物的观察和研究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色彩组合,使物体之间产生特有的振荡力和色彩之间的奇妙境界,是对教学的考验,也体现出教师对色彩训练课程的整体构思。作为老师,我常常为如何摆好一组静物而费尽心思,每当摆好一组独具匠心的作业之后,自己觉得特别愉悦,学生也画得兴致很高,而一旦考虑不周,学生就难以深入。摆好作业像搞创作,经营、取舍和组合都很关键。
为了训练学生迅速捕捉色彩关系的能力,在油画教学中,以长期作业为主,也应适当安排一些短期作业,两种作业穿插进行。长期作业可做深入地研究与刻画,而短期作业以感觉为重,因时间的限制不允许“磨”,教师在摆模特或组织静物时,要明确所需课时量,使学生感觉总是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这样作业更生动,色彩也更鲜活。另外,程度较低的学生作业摆得相对简单些,要求学生找出关系,当然还要便于学生观察明确的黑白灰和色彩之间的差异。如果是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就要相对的有所创意,布置一些有思想内容的作品,假设以红色为主的一幅写生,对程度较高学生的要求就应高一些,不仅在色彩语言的艺术表现力的研究,对色彩的强弱化处理,色彩空间的深度与色彩平面布局之间的统一性方面,而且在笔触的大小,色彩的厚薄,笔触的长短,肌理的运用,整体画面急缓和轻重方面都要有好的把握。在以强烈的色彩反差为主体的组合作业中,学生在明确色彩的关系上容不得混淆,这样更便于观察和表现,同时也为下一步从色彩明确走向色彩微妙打下基础。色彩的感觉有先天的成分,但更多地还要靠后来培养和训练。
[参考文献]
[1]吴云华:《色彩是油画的生命》,《美术》,2005年448期
[2]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荣宋斋出版社,2004年1月第3次印刷
[3]奚传绩:《美术简史》,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
[4]杨身源,张听.西方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
[5](英)埃德加·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