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巧妙翻新“亲情类”作文

巧妙翻新“亲情类”作文

作 者:申华平 (湖北省郧西县马安中学 442600)

      “亲情类”作文,学生一般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过,因其好写,大家都愿意写,所以“亲情类”作文学生们大多写得千篇一律,陈词滥调,难见好文章。
  一提到亲情类作文,农村学生就爱写父母“送菜”“送饭”“送衣”“送上医院”;有些学生为了求新颖,明明自己父母健在,偏偏诅咒他们病重或死亡;父母对自己做得很普通小事,却表现出泪流满面,扑到他们怀里大哭,实在显得虚假、矫情。
  其实,要表现全新的主题,要描绘他人未描绘过的情境,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确实困难。但是,我们完全可在别人已经写得烂熟的“亲情类”的主题下,来一点翻新,来一些自己独特的感受,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一、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描写可使“亲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便于写得细致,让人过目难忘。如《一夜的工作》写了这样一件很小的事:“我”去总理那儿汇报完工作,走的时候把小转椅带歪了,总理过来把它扶正。多么细小的一个动作,周总理的严谨认真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如朱自清从父亲的背影入手,细致刻画父亲为“我”买橘子爬月台时吃力的镜头,使父爱融化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写出浓浓的父子深情。其实,只要仔细观察,细节有很多:手、眼睛、脸色、白发等。如:有位学生关于父亲为了给我挣学费去木材厂扛树的细节描写,就非常感人,父亲想蹲下把那棵树扛起来,用了很大的劲儿,却没能站起来,父亲又一次蹲下去,他跪在那儿,用手支撑着地,又一次用力,这次终于站了起来,但却打了一个踉跄,才站稳。作者把父亲扛树的吃力写得十分传神,让人读了,眼前似乎浮现出了父亲的形象,足以传达出浓浓的亲情。
      二、从具体意象入手
  我们来看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冰心将无形的思念化作一个个有形的纸船,使亲情流淌在一个意象之间,也流淌在读者心中。其实,选准切入点,加强语言修饰,用具体之事写抽象之意,以有形之笔绘无形之情,亲情类作文才具体可感。如:热气腾腾的饭菜里有“亲情”;一个遥远的电话折射出“亲情”;上学前母亲的千叮万嘱里有“亲情”等。
      三、从立意突破上入手
  当你在写“亲情类”的作文时,你一定要想,我的立意好吗?深刻吗?巧妙吗?新颖吗?别人也会这样写吗?其实,只要打开思维的大门,走出单向思维的死角,你将会发现,写作的天空无比广阔。
  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在以“爱”为话题作文时,她拟的题目是《如果可以这样爱你》。文章的内容大意是:妈妈领我上街买衣服,我在试衣服时,妈妈总爱在旁边发表见解,我很生气,就不想买了扭头就走。妈妈说:“娃儿,走慢点儿,妈妈眼睛不好,一会儿怕找不着你。”妈妈也许觉察到我的不耐烦,就让我自己挑衣服,她什么也不说了。当妈妈什么话也不说的时候,我突然想:为什么不给妈妈买件衣服呢。于是,在我的劝说下,我和妈妈都买了一件衣服。买完衣服后,妈妈把衣服包起来,拎着,天很冷,我说:“妈妈,我来拿吧。”妈妈说:“你拿,手会冻疼的。”我执意夺过衣服,把妈妈的手放在我的另一个手心里,妈妈的手很冰很冰。妈妈笑着说:“女儿会疼我了。” 文章写到这儿了,一切都水到渠成,所以作者在最后说:“妈妈,如果生命可以轮回,让我来这样爱你。我们换个位置好吗?让我来为你忙碌一生,让我为你牵肠挂肚,让我为你付出一生情。”
  小作者将一件简单的小事写得荡气回肠,特别是结尾的抒情,让人非常感动,文章走出了“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这样平庸俗不可耐的主题,在考场上一定会出奇制胜。
  当然,我们也可以颂扬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人间真情,可以呼唤亲情,可以写渴望亲情,都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四、在情节上做文章
  “文似看山不喜平”。“亲情”是一个陈旧的主题,若一味地平铺直叙,没有一点起伏变化,像流水账,那是很难获得读者喜欢的。如能运用一些“一波三折”的技巧,或先抑后扬、或设置悬念、或巧设误会等,效果就会与众不同。如优秀作文《爱无声》,写的是作者那不大会说话的继母。文章中说:“一个冬天的傍晚,继母从外地回来了,她看到我穿得很单薄,就埋怨道‘你怎么弄的,穿这点儿,是不嫌钱多,想感冒了,把钱送到医院里。’继母边说边从房间里把她自己的新羊毛衫拿出来,给我穿。”简单的几句话,把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却很关爱女儿的母亲刻画出来了,为后面母女关系的缓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富有跌宕起伏情节的文章,在中考阅卷中很受评卷老师的青睐。
  当然,将“亲情类”文章翻新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融入真情实感,选取典型事例,描绘鲜活细节,打破“常规”,力求材料出新意,或恰当切入、或变换视角,或形式求新等,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是“创新”的能手,使自己的“亲情”文章在考场上焕发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