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务型英语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而进行学习,体验用英语学习,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它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更强调发展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思考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改革;英语水平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引导,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此教学原则恰恰符合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思想。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我们的学生可以把一段课文中的语法和结构分析得头头是道,可是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却束手无策。换句话说,当我们强调用语法和句子结构的方法教语言时,我们的学生所学的语言无法有效地用于交际或真实情况下的语言实践,而任务型教学法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完成运用英语的任务,而此过程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
1.课前任务:事实上,课前任务即预习任务,而许多教师对此环节缺乏重视,往往在讲台上说一句:“晚上回去预习一下新课”,就算布置过预习作业了,而真正的课前任务必须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教师应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前任务。课前任务并不要求学生熟悉课本的新语言材料,而是以“激趣”和“尝试工作”为主,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基础模块上册 Unit3 Campus Life中的Reading时,笔者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设计模拟真实的英美文化各异的情境,结果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情境:有新颖诱人的英式快餐店;有温馨的美式Buddy俱乐部;书香味十足的Reading Room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查找相关资料,搜集各个方面与英美有关的知识文化,然后归纳整理,增强了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课上任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任务型教学主张用任务贯穿始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课堂上适时呈现任务。任务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任务的不同时间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以基础模块上册Unit5 Favorite food 为例,上课开始我便提出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作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的报告,这样,在任务和集体荣誉的驱动下,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其学习动力大大加强,相关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完成任务时也有一种“有备而战”的信心,交际时更多的学生能得心应手,完成任务的速度和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一开始就呈现任务。
2.2 激励学生充分准备执行任务。学生在课堂一开始接受了教师的任务之后,真正执行这一任务,他们还缺乏足够的知识、能力、信息和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准备,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在引导学生完成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任务之前,教师必须进行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信息和语言技能的教学。首先用食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复习有关食物,生活方面的词汇,同时教师还应适当介绍西方的饮食习惯和特点,西餐和中餐的差异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简单任务,如介绍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任务一般由易到难,前后关联,层层深入,构成一个任务链,使整个教学呈阶梯式,这种真实运用任务的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2.3 模拟创设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巧设情境让学生成功完成任务,既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如让各小组利用课前设计的情境进行完整的实际交流。在学习基础模块下册Unit2 Going Shopping时,课前我让每三人一组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道具。课上,让同学们模拟书中内容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立刻情绪高涨,都想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多同学的创造性表演得到了充分展示,后进的同学也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不但学生的潜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得到激发,爱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得到升华。
2.4 逐层升级完成任务。一台戏总有一个高潮,一堂课亦是如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心里一定不要忘记“既定目标”,也就是课始时所设定的“真实运用任务”。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学习教材是为完成任务而作铺垫的,两者互为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设置分项任务,并始终关照课堂设置的主要任务。在“动态真实原则”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困难策略”应予以高度重视。要遵守“跳一跳,能够到”的原则,也要注意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忌堆砌式的“胡练”,遵循螺旋式的上升规律,有时甚至是迂回的曲线运动。
3.课后任务:课后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要灵活整合语言知识,布置相应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课后任务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因此,我们在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开展对课外作业创设的研究,使之与课堂教改相适应。如何使课后任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设计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适应他们多层次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语言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英语小报,写英语日记,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小剧,并将学生的作品在班级英语园地中展出,制作一些精美地画册或者写有英文祝辞的圣诞卡或新年贺卡。当我们设计作业时,我们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特点,采取适量性原则。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心理学家要求十几个孩子进行画图练习,画了一张,要求再画一张,就这样连续画了15张。结果发现,孩子们越画越马虎,所画的画也是一张不如一张。这说明练习的量多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质量,过多的练习只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失去原有的兴趣,所以我们的作业一定要“少而精”。另外,在作业练习这一学习活动中要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先进行同伴讨论,然后再独立完成;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探讨。改革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多,思考更多,更需要我们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相信只要我们肯多动脑筋,努力抓好作业,就能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
诚然,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已凸显其优越性,但它在占用课堂时间和学生依赖思想增强方面还有不足,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在探索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