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作 者:徐年华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226500)

摘   要:鲁昕副部长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在肯定我们职业教育办学成就的基础上给我们职业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在当前职业教育正受到各方面共同关注和重视的新形势下,要想实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在这种新的形势和背景之下,更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对策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国实施由制造大国向技术强国的转变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更多的、更优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是体现在质量和内涵上。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想要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就必须高度重视其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然而从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对策。本文也将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的分层问题
职业学校的生源毋庸置疑是最为复杂的,也是差异化最大的,是一个典型的无门槛的教育。没有分数线,上不封顶,下无底线,这使得职业教育的分层问题一直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显著问题。目前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这个问题也受到了重视。分层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掌握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要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生源质量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如果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时是很难再保证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分层教学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2.师生的互动问题
在正常的课堂开展过程中,良好的师生互动对于活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开展课堂活动,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实现民主性教学;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要对课堂或是教学充满兴趣和信心,积极参与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而实现师生互动的关键则是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从当前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课堂效果来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并不多,师生互动问题仍就普遍存在。
3.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问题
众所周知,那种不注重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较差,而随着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产生和发展,借助一些现代化技术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长时间的实践表明,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种种条件设施的影响、教学资源的匮乏以及受到教师综合素质的限制,目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4.实践技能的培养问题
我们认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有无实践技能的教育,所以要想体现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和实效性,还应该十分注重中等职业学校的技能培养这一个环节。只有充分的发挥职业教育自身的优势特点,才可以更好的保证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尽管如此,在实际的操作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学校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还比较少、学校的相关实践措施不到位、校企合作还只是浮于表面、职业技能的鉴定的含金量还偏低等等。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师资队伍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至今取得的成绩,除了是相关的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外,是由于一部分潜心于职业教育的领导和优秀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的倾心付出和辛勤劳动的结果。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增加,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变高,使得当前中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瓶紧问题。从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师资力量现状来看,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师资队伍的结构还不尽合理。其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培养教师的体系健全但大部分不愿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工作,企业的技术骨干也不愿意到职业学校兼职或者任教;缺乏优秀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也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严重缺乏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双师型”的教师。中职教育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任课教师一方面要精通必要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这部分师资力量的匮乏将严重影响到中职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育;三是职业教育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慢。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当前中职教育的要求在不断增高。当前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的更新速度都已经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而严重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一直都是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新时期一定要对于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中老师还一直是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的方法上也多采用一些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本来基础就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另外教学手段落实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一些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硬件较差,硬件较好的学校也得不到充分应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控和理解。
(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也相对陈旧
从当前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来看,建立以“理实一体化”、“项目化”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是大潮流、大趋势,但当前很多学校仍旧遵循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的一个显著的弊端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轻视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直接和现代化生产技术发生了脱节,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相对陈旧也都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实际的效果,使得学生不能够掌握更多扎实的实用技能知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性水平。比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过多、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和市场不符、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等等都是课程结构方面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职业教育人要从根本上转变当前的职业教育观念
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追根到底,其根源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和转变我们的职业教育思想观念。我们要树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观、人才观,坚信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好,坚信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职生在我们的精心教育下每个人都能成才;我们要始终坚持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的关键地位和主体地位,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
(二)社会和政府要创造有利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
当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各级政府或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都应该比以前更加关心职业教育,在政策上、行动上给予更多的引导,努力为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一方面要加大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和老百姓中建立起客观公正的成才观,在用人单位要建立起尊重技能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使之能够满足培养现代化的技能人才的硬件、软件条件。同时在政策上应该给予中等职业学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解决中职学校发展方面的问题,比如招生、就业等等。    
(三)学校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学历层次。教育部明确指出各级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江苏省也明确要求力争“十二五”末期各校的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 15%以上。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在新教师选聘上把好进口关,在现有教师中鼓励他们积极考研,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年轻教师及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
2.强化教师技能培训,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模式,逐步解决分层教学的问题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问题。我国的职业师资培养的体制决定了大部分职教师资的技能水平一般,这难以满足职业教育以技能教学为主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家及省级师资培训已经给我们搭建了很多的平台,比如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等平台相对较为充足,可惜的是培训的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体制问题,一是培训要求不高,二是培训考核不严,三是培训针对性不强。为此我们要敢于在培训上动真碰硬,对培训内容严格审核,对培训单位严格把关,对培训学员严格考核,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切实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针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跟岗培训、一线锻炼、跟班研讨、师傅带徒、参与科研等方式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并切实提高技能水平,为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足够的师资和教学设施作为保障,我们分层教学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可能,教学的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高,真正做到在人才培养上人尽其才。
3.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解决师生的互通问题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使用问题。职业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和推进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是必要的实验实训设备要得到充分保证,二是信息化教学设施和平台要基本到位,三是要深化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只有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满足一线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同时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信息化的教学设施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如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软件支持,能为解决师生的互通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平台。
参考文献
[1]秦书雅.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 邵艳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 宝玉.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的现状与管理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沈汉达.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与改革建议[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