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并通过观察,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宜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游戏,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帮助,从而推进游戏的开展。
诗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举过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皆经历三个境界。我认为,在自主性游戏的观察与推进中,也存在三种境界。以下我以本学期游戏主题之一——“望德号”的案例为例,探讨一下本学期在自主性游戏中的一点思考。
一、观察、推进的第一重境界——会观察、会参与、会指导(教师参与推进)
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与最近发展区,稍加指导,推进幼儿的游戏。
主题产生背景:开学时与幼儿讨论本学期的游戏主题,有孩子提出大飞机是他们喜欢的交通工具,可以在短时间内周游世界,到达想去的地方。之后大部分幼儿也举手示意自己具有乘坐飞机的经验,表现出对飞机游戏的向往。于是教师根据幼儿所知的飞机情境创设了飞机为主题的游戏环境,并根据幼儿讨论结果,取名“望德号”。通过在游戏后幼儿的讨论结果,教师在“望德号”陆续添置了简易马桶、自动出票机等材料。
案例1:杨陈龙和宋嘉宸穿上了机长和空姐的服装,见没有乘客,机长杨陈龙先拿出飞机检测仪探测机身、又仔细的检查油箱里的机油是否够用,空姐宋嘉宸也在认真的准备机餐。不一会儿,王依程想来乘坐飞机,她看了看展示在一旁的“自动取票机”,有点不知所措,教师提醒机长前去帮助乘客。
解读: 因为机场取票这个行为通常是家长来做的,幼儿对于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动取票机)是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当个别幼儿在操作取票机时出现了一定的盲目性,未能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游戏。
措施:在游戏初期,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及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与困惑,通过语言提示或分享交流,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将个别幼儿的经验分享给全体幼儿,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丰富以及游戏行为的发展。
二、观察、推进的第二重境界——会启发、会引导、善衍生(教师支持推进)
每次的游戏结束后,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交流,幼儿说起游戏体验通常都是兴致勃勃。那么教师在倾听的同时,能否引导幼儿自主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探讨,在游戏情节停滞时,能否及时引出话题,抛出问题,启发幼儿自主推进?这都需要教师在游戏中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抓住热点,启发幼儿,推进游戏的开展。游戏中,教师要拓展幼儿的思维,延伸活动的意义。
案例2: “望德号”的机组人员对游戏规则日渐熟悉,慢慢的他们能自主变化飞机降落的时间、地点,但是游戏情节迟迟没有推进。在每天的幼儿“讲新闻”活动中幼儿有讲过“马航”的新闻,在分享交流时教师就注意到这一点,并通过“马航”这一热点,引出了这一话题。通过分享交流,幼儿发现要想安全飞行,还需要发明出许多的装置:地面指挥塔、呼叫器、氧气罩、降落伞、灭火器。
在第二天的游戏中,潘思琪就在指挥塔前放上小椅子,贴上导航图,当起了指挥台的一员。孙浩樑也参与到灭火器、降落伞、氧气罩的发明中去,并为小朋友介绍了发明方法。潘思琪做空姐的时候还为小朋友介绍氧气罩的使用方法……
解读:大班幼儿基本养成了每天关注新闻的好习惯,对于最新的热点新闻他们都很感兴趣,当游戏与当下热点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措施:在游戏进行中,及时引出话题,抛出问题,启发幼儿共同思考,参与讨论。激发幼儿创造发明,自己创设游戏环境、制作游戏材料、根据需要增加游戏人员,推进游戏的开展。
三、观察、推进的第三重境界——会等待、会倾听、会肯定(幼儿为主体推进)
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幼儿没有进一步的情节发展与游戏行为,教师可以尝试耐心等待,尊重孩子,在观察中解读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一旦发现孩子的想法与创新,要及时地给予支持、肯定。教师的态度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的促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持、肯定的态度更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让游戏真正的属于幼儿。
案例3:随着“望德号”飞机游戏规则的熟悉与材料的丰富,幼儿对于飞机这个主题的经验已经非常的丰富与全面了。随着端午节的到来,幼儿园大厅换成了赛龙舟的场景,在分享交流中有幼儿提出把“望德号”飞机,改为“望德号”龙舟,在这个区域中展开赛龙舟的游戏主题。靳船长找来工具,重新创设游戏环境,并与同伴商量好了新的游戏规则,其他幼儿纷纷前来尝试。
解读:根据幼儿的需求,“望德号”游戏的环境与材料都大幅度的调整了,靳翰赟是班中,能力较强的幼儿,他根据学习活动中赛龙舟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想法调整了游戏的环境。并且能将之前“望德号”飞机中游戏的经验——服务意识、礼貌意识、安全意识融入到新的游戏中,与同伴有礼貌的交往,共同创设环境、分工合作,这体现了大班下半学期孩子游戏的能力。
如果教师像开学初那样高频率得参与进去,很可能会降低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减少孩子自身在游戏中的探究兴趣与行为,使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变成了“教师的游戏”。
虽然幼儿自主创设的游戏环境不如一开学的精美,但孩子会更多的去灵活运用低结构材料了,玩得更快乐了。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选择退后一步,以等待、鼓励的姿态,欣赏孩子的游戏。
措施:在游戏中,教师退后观察、等待幼儿的游戏行为,给予幼儿自主调整游戏的支持,并在游戏后及时给予孩子分享经验的机会,对幼儿进行肯定与表扬,保护孩子在游戏中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隐形的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我的感悟:通过每天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观察与解读,我的教育观念也在逐渐转变,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游戏的指导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我在游戏初期,可能是创设了精美、仿真的游戏环境,投放了许多的材料;教师也十分认真得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力求通过语言、行为等指导方式来帮助幼儿快速达到我所期望的游戏水平,但显然这是不符合幼儿发展的。
我想,孩子更需要的往往是教师的尊重、理解与等待。教师所要做的是仔细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肯定、鼓励孩子们的点滴创新与发明,让幼儿成为自己游戏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