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父母教养方式和高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和高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作 者:文 豪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2012-1211班 410000)

摘   要: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充满变化的重要时期,身心发展若是出现不平衡的问题很容易导致社交焦虑这类心理障碍。而在年轻人的生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若是父母不能采取合适的教养方式,那么社交焦虑也更容易发生在高中生身上。本文针对200名高中学生开展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分析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于高中学生的社交焦虑是存在一定的影响的。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高中学生;社交焦虑;关系

高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父母教养影响、周遭环境因素等原因很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社交焦虑就是发生几率较高的一种。学生一旦患上社交焦虑,基本上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不参加人多的集会,在同伴面前也不敢大声讲话,这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未来发展。而学生出现社交焦虑的诱因中,父母教养问题是比较明显的一种,由于国家政策和社会影响,我国的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像过度保护、控制、拒绝平等交流、缺乏温情教育等问题,这样一来孩子就容易患上社交焦虑。但是具体的影响方式还需要进行实例调查研究才能得知。
一、高中学生抽样调查
由于高中学生的特殊情况,高一学生处于适应阶段,高三学生要面对高考的压力,所以本次调查抽样选择了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湖南省的某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各选择100名高中学生,男同学105名,女同学95名,平均年龄在17.8岁,开展了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问题的关系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用于评价社交焦虑的独立主观倾向采用的是由外国专家Leary编著的《交往焦虑量表》,该量表列出了15条条目,并按照5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总分在15到75之间,所有的条目和其他类型条目的总数相关系数不可小于0.45,α系数要大于0.87,对于无关自陈行为的社交测量该量表要优于同类型量表。父母的教养方式评价采用的是《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父亲的教养量表为六个,包括:情感温暖、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过度保护,母亲的教养量表有五个,包括: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保护、拒绝、惩罚、偏爱被试,两者相加共有11个量表,57个条目。另外,由于抽样调查对象多数为独生子女,删除了偏爱因子这项影响因素,各个分量表之间的同质性信度为0.46-0.80.
对抽样对象进行调查时,量表之间的实测时间间隔为一小时,研究人员在高中学生上晚自习期间进行调查,问卷收回后,将其中废弃的9份去掉,有效问卷男同学有98份,女同学93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讨论
将调查问卷收回并将所得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采用特定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情感温暖因素和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相关性较明显,父亲的过度保护因素则与社交焦虑相关性不明显,其他七个影响因素和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相关性非常明显。具体相关性可以参考表1.

 


表1  父母教养方式因素与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
经统计分析,可知,男女生所受教养方式没有明显差别,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将社交焦虑作为因变量、教养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回归方程,可知,在九个影响因素中,父亲的过度干涉、情感温暖、拒绝和母亲的惩罚对于学生的社交焦虑影响较大。
本次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高中学生的社交焦虑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尤其是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对于学生的影响性是非常明显的。这表示有些学生从小就缺少家长的关心爱护,从而学生对于整个世界都缺乏信任,产生焦虑心理,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埋深的孤独感和被遗弃的感觉。乃至孩子长大了,到了高中这个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都比较明显的阶段,与人交往会更加敏感,带着一种孤立的错觉,进而影响社交。
父亲的严厉态度超过一定的限度,会让孩子在日后的为人处事过于拘谨小心,唯恐做错事情招来严重的惩罚,极度缺乏安全感。在社交期间,更是担心自己在和他人交流时出错,被人指责否定,注意力都放在避免出错上,过于严苛的要求自己,即便自己有一些浅薄正常的欲望也不敢说出来,只是一味的羞耻自责。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的言行过于要求完美,自己的社交表现也不能正常评价,担心失败,非常注重渴求赞美。一旦受到批评或是否认,都会陷入严重的自我焦虑中。
父母过于保护,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社交技能也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等到长大需要进行自主社交时,往往表现出过于被动的状态,不会与人交流,无法控制社交进程,最后对于社交后动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父母亲的拒绝否认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不被信任的状态,自信心基本没有,自我效能感严重缺失,在将来的社交活动中更是会产生“有我没我一样”、“我根本不能参加社交”这类心理,对社交产生严重的恐惧。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母亲的严厉惩罚适当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减低社交焦虑症状,过度干涉对于学生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三、调整教养方式、减少社交焦虑
父母的教养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都是非常之大的,经过调查分析,父母应该适当调整教养方式,减少社交焦虑,鼓励学生正常社交。
首先,父母亲对于孩子的爱要表达出来。当今时代,有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就是表达爱意,与孩子的交流十分缺乏,孩子心理发育还不完全,并不能理解家长,进而会产生“缺爱”的问题。父母亲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充分感受家长的爱。
其次,父亲不能对孩子过于严厉。棍棒下出孝子,这是一句老话,但是由于一些家长的理解性错误,对孩子过于严厉,一旦出现问题就严厉惩罚,导致孩子心理受创,就怕犯错。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父母亲应该将孩子犯的错误指出并进行纠正,而不是一味的大骂。
最后,父母亲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通常父母亲都不会常常夸奖孩子,只是一味要求孩子继续努力,孩子的不到肯定自然会缺乏自信心,在日后的社交中更是会对自身产生怀疑,产生焦虑。所以,父母亲要在孩子表现得很好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经调查分析,父母亲的教养方式会对学生的社交焦虑心理产生影响,日后父母亲要适当调整其教养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参考资料
[1]张莲.父母教养方式和高中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1).
[2]王琳.高中学生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04).
[3]徐敏.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社交焦虑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
[4]李媛媛,杨晓慧,张林.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