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英语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 者:朱 梅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外语学院   110003)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与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偏重对词汇、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社会文化的学习,使得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之间关系的分析,强调了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1、 学生重视不够。
  有的学生认为学好一门语言就能与持该种语言的人进行交流,该民族的文化不学也行;有的学生漠视或轻视这种语言所赖以存活的文化,缺乏跨文化意识,不知道脱离了语言文化来学习该语言是学不到它的精髓的,也违背了语言的自然属性。
  2、 教学中忽视文化教学。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即对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相应的文化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语音标准,词汇量大,语法掌握熟练,但在社会交往中却不能针对不同场合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缺乏社交语用能力,常常会造成交际障碍,影响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3、 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
  由于中西方风俗习惯、文化存在着极大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还会出现误解甚至冲突,因此在话题的选择上要入乡随俗。如西方人对于个人“隐私”是很敏感的,对别人的隐私持保护态度。个人隐私包括年龄、婚姻、薪水等。如果不了解西方人的价值体系,按照中国人打招呼的习惯谈一些像: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earn?/Are you married?等话题就无意识地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权。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在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在语言交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语言的交际行为则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的。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与英语国家文化教学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要有文化内涵,强调英语教学中语言的交际属性和文化属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社会能力。
  四、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的培养
  语言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授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及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文化教学是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而文化教学又不能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掌握一门语言意味着必须掌握它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基本要素,这些都是在外语语言教学中常抓不懈的东西,但在社会生活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文化知识是交际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及时、恰当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文化知识。只有在语言教学中适当导入文化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跨文化交际人才。
  五、在英语语言教学中适时导入文化教学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只身于目的语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值得我们去探讨。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把文化背景知识融合到课文的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在课文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中教师要先讲解“down but not out”是由“down and out”变来的。“down and out”本是一个拳击术语,当一个运动员被击倒在地时,教练开始数数,数到10他还不能站起来继续比赛时,他就被淘汰出局了。所以down and out指拳击选手被打败。课文中用down but not out来形容这些女隐士们,她们虽然穷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却对生活不放弃,仍然顽强的生存着。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得学生对此篇文章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并对那些穷困潦倒的流浪女士们表示同情和怜悯。
  2、文化差异比较教学。
  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学生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利用教材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进行文化比较,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失误。拿颜色来说,在汉语中,人们喜欢用“红”字来搭配词组,因为它蕴涵着“喜庆、吉祥、成功”的意思,而在英语中的red除了代表具体颜色之外,还有“愤怒、敌对、危险、亏空”等含义。如beinred意为“亏空、赤字”,所以西方人在使用red时是比较谨慎的。
  3、进行课堂情境模拟演练教学。
  情景模拟演练就是要求模拟实际情境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岗位知识进行角色演练,把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交际能力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固定教材与补充资料相结合的办法,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相关文化知识,在课堂上通过组织一些学生为主体,创造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如pairwork,roleplay,groupdiscussion,presentation等,让学生参与角色模拟表演,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师生课堂互动。模拟演练法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4、录像、电影辅助教学。
  在观看英文电影、录像时,教师要求学生留心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注意他们使用的语言,使学生对社会习俗有所了解。比如:学生在看录像时看到一辆汽车开来,路边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伸出大拇指说道:“We’dbetterthumbit.”如果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便知他们想“搭便车”,否则就不理解他们的行为了。
  总之,学习英语就是以英语作为手段,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情况以及那些说英语的人们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等,只有把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杨静林.论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5).
[2] 徐力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3] 付永钢.跨文化交际语境与跨文化交际.外语研究,2002.(4).
[4] 刘书英张光明.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外语交际能力.外语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