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论中国文化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融入

试论中国文化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融入

作 者:杨 玲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国际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代国内外语教学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学;中国文化;融入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外语教学已经成为了国际化教学发展的重要关键,也是现阶段高等人才所不可或缺的专业素质。由于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西方文化融入大学外语课堂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外语教学的教材主要来源于外国原版资料,并且对于国外的文化风俗介绍的较为深入。这种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推广和应用,获取了良好的效果: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外国文化和风俗习惯。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融入了西方文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却忽视了中国母语文化。文化融入的单一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碍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在高等院校开展大学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学外语教师应主动肩负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责任与使命。
一、中国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中国文化的融入是我国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外语是与其他国家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本身也是技术学习的工具。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并且整体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当中。中国文化的地位逐渐上升,并且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逐渐开始重视中国文化,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文化,因此,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融入,必将更好满足我国社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第二,中国文化的融入是实现文化平等的保障。在近代教育过程中,外语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必修课程。学生的精力不断被分配到外语学习中,忽视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学习。年轻一代在长期缺乏对传统中国文化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上,就会造成文化失衡的现象。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客观的实现了对中外文化差异性的表现和强调,并且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文化意识。融入中国文化后,学生可以更好的提高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自豪感,避免盲目崇拜国外文化等现象的发生。
二、中国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效增强课堂活力。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融入,能够改进以往单一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通过将外语和现实生活结合,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通过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设计,让学生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元素,可以营造更为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更为真实的交际场景,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丰富教学素材,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创建。
第二,有效提高双向文化交际能力。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大幅度的缩短,并且对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合理的文化输出作为保证。如果在外语教学中,单一重视一方面的文化,就会造成双向文化交际能力不均衡的问题发生。双向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成才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有效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国家的综合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国际发展的关键。新时期,人才本身在具有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现代人的发展需求,也是参与新时期竞争的关键素质能力。在进行大学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可以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命感和文化热忱。外语教学的过程,即是对学生知识文化层面拓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更好的实现大学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融入
第一,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并且认识到教材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从全局角度来看,我国的外语教材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较少,并且缺乏足够的学习空间,学生缺乏足够的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思想意识动力与环境,不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于教材编写的过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且重视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深刻反映。通过对教材内容中的有效融入,提高学生接触中国文化事物的机会,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得到稳步的提高,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跨文化表达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编排,有效的为外语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教师穿针引线、做好引导。教师要重视中国文化融入的意义,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并且正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客观认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并且更好的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与此同时,教师本身也要具有正确的文化平等观念,认识到不同文化的优点,并且避免盲目的崇拜单一文化,客观、合理的为学生灌输客观的文化认识思想观念,避免了文化的狭隘自闭,形成开放的文化理念。
第三,注重学生翻译过程中文化敏感性的培养、加大学生笔译、口译蕴含中国元素材料的比例。从文化的角度来对待翻译行为,是实现不同文化交流的必要保障。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土文化的特点,并且配合翻译语境来进行考量,才能准确、真实地传递中国文化元素。例如,对于黄河的翻译来说,如果直译为“Yellow River”,就难以表达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并且难以真正的体现出黄河的真正含义。传统的外语教学由于过于注重语言层面,强调对词、句等翻译技巧的训练,而不重视文化差异,造成学生难以原汁原味的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会造成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沟通受阻。因此,在多个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外语翻译时,必须增强本土文化敏感意识。此外,通过加大学生笔译、口译蕴含中国元素材料的比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元素的思想意识动力与环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元素、更多接触中国文化元素的外文表达,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升华综合应用外语的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外语教学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并且高等院校也培养出来很多专业的外语人才。随着当代教育中,文化教育问题的不断广泛化,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俨然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现阶段的外语教学工作中,西方文化的应用较为广泛,中国文化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关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十分严重。针对于目前这一问题,大学外语教师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在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良好的调整,端正理念,认识到中国文化融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水平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峰.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现象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7)
[2]甘露.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初探[J].科技风.2009(22)
[3]王佳棋.大学外语教学应注意中国文化的融入[J].成人教育.2009(09)
[4]孙楠.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