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婺源教研室 333200)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掌握祖国语言并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极为迫切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因素是复杂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更有效的方法进行。初中着重训练理解阅读能力,训练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速读和听读。
一、咬文嚼字,深入细致;略读要求观其大略,提纲挈领,速度要求“一目十行”,允许“不求甚解”。
精读、略读、速读是学生必备的三大阅读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进行扎扎实实地训练,利用课内阅读文章训练。 精读,利用自读教材训练略读和速读,每次阅读要规定时间,对阅读的结果进行检测,检查学生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在训练过程中是放宽条件,循序渐进,长期不间断的训练,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筛选有效的信息,阐述和概括读物的内容,学会比较读物的异同,引申读物观点和概括表述要点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课余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的感情。
二、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通读全文,梳理语言,整体感知全文
首先,梳理语言要求标出生字难词,精彩词语,标出不懂的语句,理解全文的关键句和表达优美的句子,大体上把握文章的写法和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字难词,利用注解练习作品的背景材料,阅读课后习题,把握重点内容。其次,要求领会句子的深刻内涵和表达的感情。理清每一段的内容,段间的关系及全文的结构特点。以此让学生自己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去探讨疑难问题。语言优美的文句,特别是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间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养成共同的协作能力。第三,略读和速度的训练方法,书本知识的范围毕竟狭窄,很难完成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这一目标,必须扩展阅读范围,加大阅读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创造文学氛围,感受艺术熏陶,开办阅读专栏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运用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反过来,写作又促进阅读,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自己品味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长久训练,循序渐进而逐步形成。只有“观千剑而后识器,听千曲而后晓声”,只有坚持不懈地长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才能掌握阅读的能力,这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游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的首任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