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作 者:陈嘉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实施知识管理是培养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战略。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核心竞争力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高校实施知识管理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知识管理  高校  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快速发展,知识的价值日益凸显,知识管理成为组织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就高校而言,其竞争力的实质就是知识,是对知识价值进行发掘与应用的能力。高校作为专门从事知识的传播、创造、应用和整合的主要基地,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其基本特征是:知识是组织运作的核心资源;组织创造价值的核心资产是知识;而相应地,组织应将对知识的管理作为其管理活动的焦点。因此,高校应将知识管理作为其管理活动的中心,并有效地推进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培养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知识管理的障碍
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创新与应用基地的高校,理应成为知识管理的先驱和典范。然而事实上,高校在推进知识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理念或行为上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一)理念落后
虽然高校是知识的创造者、人才的培养库、文化的传播者,但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领导层和师生层均缺乏知识管理理念和动力,缺乏对知识进行管理创新的意识。特别地,享有决策权的高校高层领导者缺乏前瞻眼光和现代意识,这是知识管理在我国高校应用不深入的重要原因。
(一)管理行政化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政府对高校干部人事、经费等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实行不同程度的行政集权管理,因此,一方面,高校缺乏必要的自主权,难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高等教育规律来及时变革和有效应对,这就使得知识的应用和共享受到阻碍,制约了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高校管理中由于现行体制机制的制约和思想理念认识的缺乏,导致科层制组织结构僵化和集权问题普遍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更深层次上造成高校价值的扭曲、权利的泛化和学术功能的弱化,使得“学术本位”让位于“官本位”,同时也阻碍了高校知识交流的畅通,无形中挫伤广大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不能得到充分推进,阻滞了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缺乏组织保障
虽然目前高校在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也在着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但多数高校在现行体制、编制、职数下并未设置知识管理中心这样的专门组织,对知识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缺乏有效规划和管理,先行探索知识管理的少数高校目前知识管理的机构也集中在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处等非专门机构,造成知识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不利于部门、学科、专业等各类优势资源的整合和整体知识的传播、交流和共享,管理运行成本较大。
(四)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的激励机制仍以“科研成果”为本,传统上利用物质利益来激励员工的方法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缺乏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人文关怀,不能充分发掘个人的潜力,使其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在现有的职称评定过程中,以对知识积累进行激励为主,对知识分享、知识创造的激励较少;从创造成果的角度看,只着眼于个人创造的有形成果的多少,而忽视其在传播、创新思想方面做出的贡献。
(五)缺乏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
缺乏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氛围是制约着高校知识管理实施的主要瓶颈。随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不同学科领域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而现有职称考评制度使得学术人员和知识工作者非常容易滋生知识垄断心理、功利心理,对知识共享存在心理抵触,这不仅使知识变得封闭和保密,而且表现出排他性和知识傲慢行为,使得原本稀缺而应该流动的知识和学术资源人为地更加稀缺。在对人才的引进与使用中还存在妒贤嫉能的现象,在学术领域中还存在论资排辈、拉关系和评审不公正等现象,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的共享、创新与应用。
(六)缺乏相应的知识管理平台
当今世界,知识增长、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致使知识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必须具备对复杂多变的知识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持续的知识创新能力,而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具备先进的知识管理平台。这一平台,是支撑高校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共享、创新、保护等的管理系统,包括校园网、知识库、多库协调等系统。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都缺乏健全的知识管理平台,目前高校校园网络系统建设普遍比较完善,但缺乏多库协调系统整合各类资源,导致高校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适应性差,以至于造成高校工作的低效率低效益高成本。
三、高校知识管理的实施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知识管理的现状,为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理念变革
任何管理首先设计的是理念变革,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理念变革。知识管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却又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深层次的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管理理念的变革、组织文化的创新。只有高校全体师生,尤其是学校高层领导认识到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对培养、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知识共享及创新的管理机制,才能站在高校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高度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改革学校管理,实现高校知识管理的目标。高校应通过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和知识管理等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师生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水平,提升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素养,充分掌握和利用知识,下大力气建设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知识型管理队伍,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学校高层领导应高度重视知识管理,要在多种场合不断推广和宣传知识管理,并为知识管理实施中涉及的各种资源提供人力和资金上的支持,尤其是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等顶层设计方面积极予以政策保障和支持。
(二)高校去行政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克服高校行政化倾向,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去行政化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校学术发展方向,崇尚知识和作为的大学文化,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这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当前去行政化推进的难度很大,高校可通过设置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全校民主普选学术委员,激发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积极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从而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适度分离,有助于营造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建立健全的现代大学机制。
(三)组织保障
管理组织是现代管理思想实现的载体,也是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有效应用的依托。高校要重视管理组织建设,积极创新组织模式,尤其是注重知识管理组织的构建和运行。要对应用知识管理取得显著效益的企业和高校的成功经验加以借鉴,前期可构建以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知识管理团队,如从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中抽取适当人员组建知识管理团队,作为管理权力与信息知识融合运行的基点,逐步建立起柔性灵活、富于协调的组织结构——一个对整个学校的知识管理的推广与应用承担责任的专门部门,进一步组织专人深入调研高校知识分布情况,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并进行知识价值链分析,对高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提出对策建议,协调和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从而提高组织运行的效能。
(四)完善激励机制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有利于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家相互交流,才能促进知识在高校中的顺畅流动,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高校要对知识积累、知识分享、知识创造指定激励政策加以扶持,结合推进知识管理中各类人员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等贡献情况,对其聘用、晋升、奖惩、津贴分配等采取切实有效的制度措施,辅之以师生员工给予真切的人本关怀,激发其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使师生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投身教育教学、推进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知识管理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发展目标和师生共同愿景的实现。
(五)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
知识只有实现共享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在开放的知识交换状态下知识才能增值。知识共享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高校要营造校内校外各方面都和谐、开放、合作、包容的良好组织文化氛围。因此,高校应积极提倡知识共享和创新,努力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使师生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彼此交流知识,重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尤其是跨校际跨领域跨学科的知识共享。
(六)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
有效实施高校知识管理,需要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强化知识管理系统,使其真正成为提高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领域管理和服务师生素质能力提升的有力工具。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站在全校的高度积极构建完善知识共享平台,完成对知识进行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和反馈等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校园知识库来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共享体系,把学科专业、师资队伍、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的各类资源汇集编成方便检索、涵盖全面、富有特色的资源库,并将其作为沟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桥梁,为师生员工更加便利而有效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和培训,相互坦诚友好直接进行知识交流、学术咨询获取信息提供支持,从而发挥知识的效益,实现良性知识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本,以信息工具为辅,尤其要注意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通过对知识管理在高校应用中出现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师生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变革管理理念,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改革学校管理,制定高校知识管理战略,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设置知识管理专门部门,完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通过知识管理把人、知识、组织有机地协调起来,加速师生员工学习、创造及应用知识,才能达到组织目的,进而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夏桂华,金涛.知识管理在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3-15.
[3]宋庆红.加强高校知识管理提升其竞争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6):52-53.
[4]韩锦标.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D].山东:中国矿业大学,2011.
作者简介:陈嘉华,男,(1989.9—),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