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说教,照本宣科,学生上课肯定不感兴趣。在现实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的梳理,注重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增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和教学追求的根本出发点。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与问题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指导者(且仅此而已), 担心学生不理解课本内涵,于是就包办代替,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推着学生走”的办法,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学生的思维逐渐钝化,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一)活跃的课堂气氛与良好的课堂秩序的统一
新课程教学一扫过去沉闷的状况,代之以热闹、活跃气氛,但是,我发现,许多课堂是该静的时候静不了,该活跃的时候又不活跃,课堂秩序不好,甚至出现教学失控现象。其实课堂教学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但不是那种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活跃而有效,紧张而不过度焦虑,宽松而不放任自流,有张有弛,轻松活泼,愉悦和谐。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学生注意力集中,被教师所吸引,随着教师的教学,在聆听,在动手、动口、动脑,开小差的学生少,静态学生少;学生发言积极、广泛;不是“一言堂”,师生积极对话,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奇思妙想,还可以高谈阔论,学生的小品表演、故事演讲,发言、提问等尽管丑态百出或回答错误,甚至引起哄堂大笑,也不至于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也就是说既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又有良好的课堂秩序。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如:活动课应把更大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手、脑、口并用,大胆去说、去做、去想,尽情地去表演、去实践,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相应的各种能力。在这里,学生应是红花,教师应甘当绿叶,只起到指导、协调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统一
课堂是知识传授的主战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尤其是当前各级部门重视平安校园建设的时期,课堂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然而,开展教学活动,不能仅限于课堂。俗话是,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离开了学生的内心感悟和亲身体验,思想品德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指出教师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树立大教学观和活动观。如:课前5分钟时间让学生评说新闻、时事。每一节课前5分钟我都让两个同学上来说一说他们感兴趣的新闻或国内外的重大的事件, 并作简要评述。或者让学生把平时所见到的,听到的案例说出来,并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这儿要注意的一点是:2至3分钟的时间不能只是简单的新闻播报,一定要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评说,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对此兴趣非常高。 有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想中断一次, 学生都会不依不饶地说:不行, 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可见,学生喜欢把自己课外知识带到课堂里面与同学分享,一起学习,相互促进。
(四)教学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要有计划性,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学科计划等。学校、教务处都要求每位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不少学校中期还检查教师完成教学计划情况。现行教材也是依据国家、省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编写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分单元、课、框和目,每一节课要完成一个框题的教学任务,一个学期完成一册的教学任务。教学应按计划进行,不能陷入盲目性。但计划、课、框等不应成为教学活动的束缚,教师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应根据框题内容的多少、难易情况、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兴趣程度、学生的参与活动情况、学生的理解掌握知识情况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两框题用一节课上完,或一个框题两节课完成,不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囫囵吞枣,也不能漫无边际的、随意的拓展。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思想品德课的“减负”是项艰巨的工作,既要与传统决裂,又要与偏见斗争。只有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面“减负”,才能取得学生的全面“增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面镜子,是一片沃土,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用心去领会,用爱去浇灌,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开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徐勤义.如何在乐学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
[2]潘春燕.创设情景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