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在倡导素质教育下的今天,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过程本身就是个无止境的过程,这一问题就更具有现实性、可行性以及时代性,也将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教学方法都很重要。政治教学要用全新的理念去研究如何构建和谐魅力政治教学课堂,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有效性。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追求形式
非常态的课堂教学追求形式,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上的培养,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讲授表演化、理论公式化”的“秀”上过多地做文章,形成了“多形式、高能耗、低效益”的思想政治课。
(二)忽视差异
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是把他们当作有待修剪的“花草”和可以容物的“器皿”;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教学,没有注重教学的差异性。
(三)物式灌注
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几乎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这种低效的物式灌注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挪用,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自主探究的热情被扼制。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索
(一)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不是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开发”,整合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教师主要应该做好这样几个点:
一是整合知识要点,给学生展现出清晰明了的知识脉络。二是根据课本的探究活动设计思路,结合时政热点问题或者当地实际问题,设计出学生乐于探究的情境问题。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和设计,以实现化难为易,重点突破的目的。
再次,备学生。这是政治课有效备课的重要一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做到深入实际,明确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困惑何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
最后,备生活。由于政治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政治老师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新闻时政热点问题,同时在生活中留心一些可以服务于教材原理的生动有趣的事例,用生活来丰富课堂。
(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让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小组合作探究
可以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授《财政及其作用》这一框的内容时,我设计了“小新日记”及分组探究的方式来解读财政的三个作用。“小新”是一个普通高中生,通过小新的三篇日记展现小新身边能够体现我国财政作用的事例。每篇日记后面都设计了三个问题来深入解读财政的三个作用。每个小组都会通过抽签方式来承担对小新的某篇日记的分析。而且为了鼓励组与组的竞争,我们对各组进行评分。通过这种方式,全班的热情高涨,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也十分积极。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探究是开展探究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
(2)情景探究法
可以通过创设和本课教学内容贴切的情景来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如在讲授《劳动者与就业》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四种正确的就业观,我设计了一个模拟面试环节。通过四个面试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对将来会应对的面试有一个感性体验,在组织面试答案的过程中理解四种常见的就业观。当然,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时还需要老师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自主探究法
教师也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比如在上单元小结复习课时,我通常会让学生先回顾本课内容,自己设计本课书的知识体系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知识逻辑,给学生展示出我所设计的知识体系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知识体系上的漏洞,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知识逻辑结构和整体脉络。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科学的选择内容,创新的设计教学是准备,而选择合乎实际的教学策略是关键。
(1)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状况出发,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改善方法使教材内容为学生理解内化,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意义,这就是启发式教学行为。由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高度重视活动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使活动教学收到实效,教师应发挥诱导、疏导、引导、指导等“主导”作用,并及时向外扩展、延伸具有科学价值的观点,以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加强教学反思
探究教学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教学?”“哪个过程的设计效果不佳,有待改进?”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结束语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新教育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他人先进可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与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天明,肖星明.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历史教师的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1(24)
[2]赖俊明.新课程背景下适应高中课程发展的教学评价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8)
[3]杨德广,张瑞田.走出教育的迷茫 让教育回归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