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的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目前我们中学有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方法陈旧,大多数的填鸭式,甚至有的是放羊式,学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或是放任自由,教学效果差,课堂效率低,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也达不到体育课的目的,体育课已经成了一种形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为了让体育课不再成为形式,要让学生上体育课要达到体育课的目的,提高学体育课堂效率迫在眉睫。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中学的体育课堂效率呢?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和尝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体育教学要构建自主有效课堂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有秩序的参与活动,让整堂课在学生自主的过程中达到有效这一最终目的。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体操”教学中,素质好、力量强的学生是越练越有劲,但一部分学生由于技术掌握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怕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话,总是躲在其他同学后面不肯练习。此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量化办法,对于动作技术掌握的好、能够快速学好的同学要提高动作难度和质量,并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对技术差、没有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并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技术动作,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逐步找回学习的感觉。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要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效率,除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之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工具已经普及到了学校。目前我们中学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有多媒体教室、资源接收室和光盘播放室等等,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对于我们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就拿多媒体来说吧,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可是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可以下载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成品课件,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的建立起表象。能够把抽象的动作概念变的形象直观,可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缩短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人在本年度的公开教学当中已经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上学期,我把蹲踞式起跑利用多媒体教学,下载了一个起跑动作的动画,再加上一些动作图片,结合理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效果很好。于是本学期的公开教学前滚翻,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效率也一样很高。
三、实际出发,端正教学思想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因此有的体育教师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而学生呢,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又枯燥无味,他们认为与其上这样的体育课,倒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对自己将来升学还有好处。农村的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为此,作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增大体育教学的投入。
四、提高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性,强调学生的主导性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按照学校规定好的或者按照自己多年教学积累下来的经验,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老师传授的对象,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受到了压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就必须要做到对学生放手,在课堂上积极地调动学生的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互动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体育锻炼效果。而且这种互动的情况下,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增加,师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帮助不仅能提高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做到的,体育教改在这里无疑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面对高中那些尚未有完全的自主意识的中学生们,只有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他们才能够跟随老师的指挥棒产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里,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应该在观念中树立和学生的一体化。体育的课堂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更容易做到这点,因为体育活动正是把所有参与者融为一体的活动。而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体育课堂也不例外。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其对体育的求知欲。在新课改下,要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需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改变将体育教学作为“放羊课”和“训练课”的做法。其次,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尽量选择切合学生身体的实际,对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而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不同体育兴趣爱好,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并开设相应的体育项目选修课,形成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而且,还要增加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只有学生在充分理解体育教学的任务,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掌握运动的基本理论,在实践课中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最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小型教学比赛,教师更应参与到其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有效转变学生厌倦体育锻炼的普遍现象。
总之,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