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 067101)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是初中数学教师一直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
众所周知,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喜欢数学,爱上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笔者做了以下六点尝试。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敬佩教师,喜欢教师的数学课;其次还要尊重学生,多给他们以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敢于提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去探究知识,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二、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对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数学教学内容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学习兴趣。对教师来说又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应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巧妙的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亲临现实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数学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四、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质疑答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创造性思维就是从好奇和提出问题开始的,有了困惑,才能进一步去深入地思考,才能想办法去找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充分认识事物,就必须得让学生对困惑的事物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同学们去分析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疑,引导学生不盲从现有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去去,既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又联系了实际生活加深体会印象,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更好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培养良好学习行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激发学生去质疑问题,不仅可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启发同学们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性,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耐心的给予详细的解答,努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兴趣,也是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另一途径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六、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着手,积极促进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力。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传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形成对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及基本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无疑也是对同学们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学时,我们应注意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结论 实行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我学”是一种被动地去接受去学习,学生就会有做不完的题目,而“我要学”则是一种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很自觉的想要去学习、去探索未知的领域,题目就会不够做。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给教学过程注入一些新的元素,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自主思维,从被动学习的包袱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还要对教师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