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地理教学的形象化策略探究

地理教学的形象化策略探究

作 者:秦元杰 (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 276200)

地理,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抽象性,抽象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抽象的内容形象展示,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抽象思维的瓶颈,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教果。
一、教学语言的形象化
《库拉佐夫地理教学法》中讲到,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得体、生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用下列语言形象理解:滑坡:“坡滑”;泥石流:“流动的泥和石”;冰川:“冰之河”;内蒙古高原:借用腾格尔的《蓝色的故乡》中的歌词来描绘大草原的美丽景象:“春风送来鸟语花香,碧绿的河水欢唱向远方。牧人轻挥套马杆,珍珠滚滚闪闪发光。美丽的草原辽阔的牧场,我心中热爱的地方”。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引用古诗词、歌谣、谜语、谚语、幽默等,使课堂语言生动形象、趣味盎然。
二、教学内容的形象化
内容图表化。图表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使知识不断简单化、条理化、特征化。若干表示地理事物的词组,多层表示从属关系的括号,几个表示内在联系的箭头,寥寥数笔,一幅幅系统图表便跃然纸上。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可以采用“三线式”。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很多问题,在没有图示的情况下,可以将有关内容落实到下图进行辅助理解。

 

 


内容对比化。某些地理特征相似或易混淆的知识,采取表格对比的形式,形式活泼,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如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对比。

 

 

内容实践化。地理知识和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将深奥的理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使抽象的知识表象化,如热力环流,可以联系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沙漠与绿洲地区等的热力环流;农业区位因素,可以联系学生家长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形成原因。
三、教学图表的形象化。
繁图精简。一幅地图,为使其具有完整性、全面性,往往有较多的地理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删繁就简,勾画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
局部放大。教材常规地图学生易于整体记忆,但在考查过程中,多采取不同角度的地图进行切入,为此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教材中的大范围地图,切割成小范围地图,进行适当放大,如洋流分布图的学习。

 


图表转化。教材中的图表,有的不一定适合学生的理解,为此要进行适当的转化,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教材中的光照图,多是侧视图,可以转化为立体图,便于学生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转移化为因果关系图,主体突出,形象记忆。
 

 

四、教学手段的形象化。
地理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以多媒体为载体呈现地理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重复放映等手段予以解决。
例如,《地球的运动》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可以用以下方法突破难点。实验法:教学这个知识点时,教师最好制造一个比较黑暗的环境,然后首先带领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再加上强光手电筒,引导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注意:手电筒一定要从与地球球心水平的角度照过去,这样产生的昼夜半球才是比较标准的)。接着使地球“自转”,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某个部位,比如亚洲的昼夜交替情况。在做公转实验时,光源应该是蜡烛、电灯等四面发散型的。
形象,“象形”。只有做到象形,才能把抽象的地理内容形象化。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图表、教学手段的形象化,是形象化教学的重要方面。每一位教师,要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形象化教学的尝试,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