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做人,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早在几百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们教师一直在探究的课题。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增强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能否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以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在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导入语,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学习目标方面,缩短学生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使学生思维“入路”。如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桂林山和水的描述来写“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因此,一上课我就在电脑屏幕上播放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再通过谈话让学生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提出这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如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精致的图片,伴随着愉快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学习目标吸引;一问一答之间,教师和学生产生了良好的默契,学生们兴致盎然的进入了本课的新课学习。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语文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可以加大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他的最大功效;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发展教师的创造性;第三,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不仅包括天文地理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与英语、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间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
三、拓宽学生语文学习领域,利用生活资源学习语文
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需要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课内的学习需要在课外得到延伸。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生活即语文,生活语文最鲜活的教学观,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既有课内的习得,又有课外的收获。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小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特别是语言交际和作文训练空间,远比城市孩子的条件要有利。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材料,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学“活”语文的平台,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通过多种做法,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范围,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在真实的语言习得情景中,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语文是“有用”的,语文是“有趣”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
四、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时间要用在重点上 。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学生学知识的多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赵州桥》一课时,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赵州桥有哪几个特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2.有效的提问。提问可以触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觉悟,是教学检测的重要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1)提问要有目的性。(2)提问要有启发性。(3)提问要难易适度。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的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篇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问题,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4.课堂检测不可少。例如: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着重检测学生的拼音、组词的能力以及近、反义词和多音字的能力。当然还可以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让学生说出段落大意。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变革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堂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可以让别的学科的老师参与进来。
语文是个大课堂。利用多媒体营造的情境氛围突破时空造成的教学上的难点,迅速有效地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课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就成了教学的难点,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回声》一课,学生对“声波”以及“回声的形成”这些抽象的知识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水波的扩散来演示声波的传播。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蒸蒸日上。但要真正做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我们广大教师只有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才能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