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网络的飞速发展及网络在家庭中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环境和途径。家庭网络教育资源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传入媒介的新型信息资源,其具备的特征包括:资源的便携性、时效性、互动性,还有助于拓展教育的时空范围,促进学习的个性化,使得家庭教育方式得到了创新发展,也有利于通过信息化将家庭教育更好的走向社会化。
关键词:现代网络;家庭;网络教育;策略分析
利用家庭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目前已经在青少年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家庭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自身也逐渐具备了一定的网络知识、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但是利用家庭网络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多种问题,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当代中学生主要是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学生群体,其心里尚未成熟、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也较差,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这些消极现象的出现既有青少年学生自身、网络本身和学校、社会的因素,还有家庭的因素,如何客观的认识新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合理利用好家庭网络教育资源,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以下便就此提出青少年学生合理利用家庭网络教育资源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网络教育观,构建学习型家庭
家庭教育是个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个内容,当面临网络时代的挑战的时候,家长应当充分认识网络对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影响,积极适合新变化、新环境,调整陈旧观念,树立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的家庭网络教育观,提高网络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家庭网络教育资源构建学习型家庭,引导孩子正确、健康的使用网络。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网络教育观
家庭教育观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和教育行为有着重要的制约和指导作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在当今网络时代下,要顺应要求,在传统家庭教育观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家庭网络教育观。
第一,树立全面的发展观,立足于子女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面对网络时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的新现状,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发展观和成才观落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只关注成绩、关心考试而忽视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创新能力的发展,忽视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努力改变陈旧观念,要学会培养学生求知、做事、做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树立平等和谐的亲子观,推动家庭成员共同成长。正确的亲子观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父母尊重子女,善于发现子女个性,相互理解,共同成长是当代社会所提倡的新型亲子观,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家庭成员应对网络带来的广泛影响。使得网络时代亲子关系从“听话”模式向“对话”模式转变,这种双向沟通模式的建立,能够更好的推动家庭成员共同成长。
(二)掌握现代网络知识,构建学习型家庭
第一,家长要善于学习,提高自身网络信息素养。对于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的广泛使用,很多家长对其了解和掌握能力有待提高,网络信息素养明显低于子女,这会导致在网络教育过程中“信息鸿沟”的出现,这种滞后性如果不加弥补,会使得代际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不畅,让父母很难适应新环境下的文化形态,也就很难把握和引导网络教育资源在家庭教育中的正确运用。因此,现代父母要加深对网络信息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而赢得教育的主动权,更好的指导孩子。
第二,构建学习型家庭,营造积极的家庭文化氛围。学习型家庭是网络时代所倡导的健康的家庭形态,也是一种颇为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对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形成、应对不良网络行为的出现具有积极作用。在网络信息化普及的今天,网络学习的效果越来越突出,这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构建学习型家庭,共同学习,相互沟通,共同成长。
(三)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
现代网络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其本身并不具备积极或消极的属性,对子女的影响,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对子女网络运用有直接的引导职责,面对负面影响,家长要做到:
第一,善于剖析孩子内心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过多的关注孩子的成绩、考试,而忽视孩子的心理,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也容易造成家庭亲子关系的紧张,于是孩子容易在背负很多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借助网络来宣泄、释放或者寻求网络世界给其带来的满足感,因而越来越多的“不良网络行为”出现。因此,家长要懂得用多样的方式真正走进孩子心理,在正确沟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孩子,赢得孩子的持久信任和尊敬,也让孩子真正领会到父母给其带来的关爱和温暖。
第二,加强网络文明教育
家长在提升自身网络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要更多的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在和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帮组孩子形成正确的网络认识观,引导孩子善于区别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提供自我控制能力,真正做到善于运用网络学习对自身成长有用的信息,而非沉溺于虚拟时空。
第三,适度控制,加强指导
对于网络的运用,家长要善于控制好孩子的时间,防止过于频繁使用网络带来的对孩子生理和学习时间上的不利影响,同时,家长要学会指导孩子逐步树立科学的使用网络的意识,合理安排时间,杜绝浏览不良信息和沉迷游戏,通过网络的运用,逐步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业余爱好和兴趣。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
(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
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绝大部分青少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网络知识,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因为缺乏最基本的网络知识和信息素养而很难进行正常的网络学习。因此,学校需要给与其帮助和指导。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
信息意识:使得青少年学生个人建立起对信息的敏感程度,能够实时意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和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的,并不断的提高寻求信息的兴趣。
信息能力:让青少年学生具备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和交流的能力。
信息评价:使得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的评价能力。
信息道德:让青少年学生具备信息免疫能力,能够自觉培养起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完善学生网络学习的外部监控机制
网络学习由于其过程的开放性,需要加强有必要的外部监督机制,其机制的建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完善的学习日志。要求青少年学生学习过程要有及时的记录,通过教师查看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发现问题,给出建议。
(2)、进行有效的测试与评价。学校要有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网络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测评,测评过程要和青少年学生综合学习评价联系起来,督促学生提高网络学习效率。
(3)、及时讨论总结和交流。教师要及时和学生沟通,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将网络学习的意义逐步体现出来,促使青少年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探究能力。
三、发挥社会功能,清除不良网络资源
(一)加强网络立法与监督,净化网络环境
近些年,我国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法制环境不断完善,但网络立法明显滞后,层次低,范围有限,体系混乱,缺陷明显,前瞻性不足。随着网络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快,各级部门应当积极应对新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加强监督,确保“绿色”网络资源更好的引导当代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二)加强网络安全使用教育,规范青少年网上行为
除了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不断的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网络,社会各界都要行动起来,加强引导和教育,提倡网络文明,防止青少年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出现。逐步将消极上网转移到积极的网络学习活动中来,用网络行为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三)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网上教育阵地
网络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教育教学服务信息化资源的缺乏成为限制我国中学网络教育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各地区要加大中学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资源,大力进行技术的创新,将各种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带到家庭,使得家庭网络教育有更为丰富且有价值的资源,有益于丰富学生网络学习生活,推动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网络信息文化已经逐渐走进每一个寻常家庭,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面对网络带来的新挑战,家长要认识到这既是一次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良好机遇,也是对传统家庭教育的一次新挑战,我们既不能忽视其带来的种种消极问题,也不能盲目避而远之,在家庭教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正视网络教育的重要意义,要学会引导,让网络教育资源更好的在现代家庭教育过程中发挥其作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式的现代教育方法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好的适应网络学习新环境,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向东.基于Web2.0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4).
[2]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 孙多.网络学习的适应性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4] 王国琪.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
[5] 王铟,沈绮云.互联网对中小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0).
[6] 周文.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J].新闻界,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