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作 者:周文武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对坡镇对坡小学 551702)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他一定会主动去追索。如果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都比较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那么教学效果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曾有位学者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小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对信息技术可谓一无所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认为信息课就是让他们玩游戏。因此,抓住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信息这门课程正确的认识,让他们在乐中学,玩中学,不知不觉中见成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小学信息技术的重要任务。
小学信息教学总的目标是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门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导小学生学习的强烈求知兴趣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的能力处在萌芽之中。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技能的初步发展,在小学上信息技术课的知识非常困难。但是孩子们对有动感、有情节故事和有强烈色彩的东西有好奇心。我利于这个特点涉及了与教学有关的动画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在导课中,我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动画故事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欣赏,等他们沉浸在奇妙的故事和场景中时,慢慢停下来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再讲解计算机的神奇功能,使学生产生最初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一组时间数据,让孩子们猜测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间出生的?孩子们都很积极地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再加以正确引导后可以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并请他们展开讨论:想像今后的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开拓了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优势,提高学习兴趣
1.巧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兴趣。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在讲授信息技术组成部分时,就将信息技术巧妙地比喻为一个人,将计算机技术比作人的大脑,将通讯技术比作人体的神经系统,将微电子技术比作组成人体的骨骼、肌肉等,而将传感技术比作人体的感觉器官。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学生一下子记住了信息技术的分类及各部分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2.利用展示作品,激发创作热情。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资源,展示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为学生能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要求学生展示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
3.利用竞赛的方式,激发竞争热情。竞争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因此,我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肯定自我的机会。比如在学习用关键词搜索的时候,我就列出要搜索的内容,并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这样不紧让学生尽快地掌握了关键词搜索的方法,而且还让他们掌握了关键词与搜索范围之间的关系。
三、抓住学生心理,丰富课堂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信息技术也要从常规知识学起。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信息技术班级授课也不在枯燥乏味。教师在班级授课应适当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动手操作性强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好游戏的特点,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如:学习“建立自己的文件夹”一课时,我在练习当中先为同学们讲了一个小羊整理房间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小养想出一个好办法,怎样来把不同的文件分类整理好放在不同的文件夹内?教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建立文件夹可以把已有的文字、声音、图画等文件都放进去,不仅便于查找和管理文件,且不易丢失。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型课程,学生既陌生又好奇,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完全不一样,我们应充分利用课程特点凋动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眼睛去观察,在学习中亲自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尽量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讲课时,每节课开始提出任务,对任务进行适当分析,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照着做”,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跟着老师操作;“试试看”通过学生自己操作,进一步提高认识。“想一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把新旧知识相联系。“谈一谈”使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扩展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大显身手”是让学生一展身手,做巩固性和扩展性的练习。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他们认为好奇的电脑,先从简单的做起,尽量让电脑屏幕出现新鲜的色彩丰富的图案,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拉近他们和这门课程的距离。
五、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面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显得十分重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兴趣是第一位的,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学习的激情,没有了兴趣和激情就不可能学有所成。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