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以生为本,实现和谐语文课堂

以生为本,实现和谐语文课堂

作 者:赵 莉

(湖北省郧县安阳镇崌峪小学   442500)

  [摘要] 在推进生本教育不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具备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和谐,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资源。我们的教育只有全面依靠学生,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语文课堂只有立足生本,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推进教育不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具备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和谐,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教学目标科学全面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定位上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即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显然以知识为本位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着力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自我培养,着力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造精神、合作意识的自我培养,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健康的、完美的人。在“生本教育”实践下的课堂能够较充分地完成这种定位。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先“学”后“教”,因此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学生分组完成,要先后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分析任务的要求——进行详尽的分工——查阅资料——筛选、借鉴资料——疑难质疑——课堂展示。由此流程图,不难体会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原则,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给学生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教学内容新颖实用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当与现实生活相通、相融并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思想性、审美性、价值观要与时代生活的主导意识合拍。生本课堂,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课文中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老师要多创设学生交流的环境,搭建学生交流的平台,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学生就提了自己的疑问:
  1.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潮来时是怎样的,那么潮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3.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在质疑解疑的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也调动了学生研读文本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完美精彩
  语文教学方法和过程应该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教学内容决定着很多差异性的存在,也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开展教学活动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比如,小组合作法、自学法、讲授法、质疑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当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协调一致才具有实际意义。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得”与“习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学得”重课内、主要面对教材世界,以“指导”“训练”的方式,有计划、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把学生“习得”延伸,面对生活世界,以“感悟”“积淀”的方式,在更广范围里去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语文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感悟,让大语文观念深入人心,注重语文和人生的关系。
  四、师生关系平等友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愿意学习;恶劣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厌恶学习。学生的情绪与教师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爱学生,学生敬教师,这是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取得教学实效、体现教学魅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理念,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和尊重学生的智力之外,还要依靠学生进行管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教师要有洞察力。教师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闪光点,明确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实施教育。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五、学习与再学习的链接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生命性的特点。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还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生本教育”倡导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教师还要关心学生将来再学习的情况,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当学生完成分组的任务后,他们从合作的经历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这正是达到了学习与再学习的和谐。  
  当然,以生为本并不是老师可以坐视不管了。尤其是语文老师,更应该博览群书。只有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有效地处理学生的质疑,使学生的质疑转化为深化教学的契机,体现了课堂的生成性,进一步地做到生成与预设的有机整合。只有立足生本,才能创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才能在自己的乐园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