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作 者:王德秀 (贵州省大方县鸡场中学 551611)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具体到某一学科,创新教育仍然十分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对:激发求知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大胆放手,创造实践机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益补充,这几个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培养“问题”意识,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的意识。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问“问题” 的兴趣,消除学生不问“问题”、怕问“问题” 的情绪,激发和锻炼学生敢问“问题” 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其次,要教给学生“问” 的方法。一般来讲,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示范,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要告诉学生问“问题” 的方法,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比如,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又如,在讲完角的基本知识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平角与周角应如何表述?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等等。第三,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抑或互相讨论完成。善于提问有利于学生学会讨论,加强交流,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二、大胆放手,创造实践机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益补充
众所周知,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提供更多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多进行操作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过程,把实践与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使实践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容易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善于创新。例如:在测量中(八年级),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长度,要求学生至少用三种方法,并说出哪一种方法误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图形面积最大?这样的活动,既触及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再如,在进行“函数表达式”的教学时,恰好学校附近的大商场都在大搞打折之风,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商场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为刺激消费,给出两种优惠方法:⑴买一只茶壶赠送一只茶杯⑵总打9.2折。若我班开联欢会,需购买茶壶4只,茶杯若干只,你应怎样购买”?这种以问题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建立函数表达式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结论并不是脱离现象的抽象。它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进而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创新学习氛围
首先,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像的能力;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教师要注意设计集体讨论、互查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四、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现代教育学认为.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要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教师通过设疑、举例、质疑、创设情境等手段集中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让学生大胆去讲,哪怕讲错了,教师也要予以鼓励,待解答确有困难时,巧妙点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其自己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有时间作保证,教师要注意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学生也只有在自学过程中进行讨论,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就中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创造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站在新的高度去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效果,让每一节课充满创造活力,让数学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