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现状分析报告——以内蒙古高职院校为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现状分析报告——以内蒙古高职院校为例

作 者:郭金玫 高 宁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内蒙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教学工作量大、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科研能力薄弱以及教学针对性不强等,是目前内蒙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思政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在众多影响大学生品德发展的学校思政教育因素中,思政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思政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并提出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所有这些,都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行为等良好职业精神的任务。本文以《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内蒙古高职院校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年来,笔者曾走访了自治区部分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年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治区的高职教育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自治区的高职院校共有31所,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园区,主要的几所高职院校已迁入了高职园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应用性人才,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在当前自治区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培养顺应时代需要的高职人才显得尤为紧迫。思政理论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走访的情况来看,自治区各高职院校以16号文件为依据,以自治区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项举措为契机,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个别院校的工作成效非常显著。但是,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在政策上予以极大的倾斜,还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其中(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动辄几千万),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相对比较薄弱,甚至微乎其微。一些高职院校在形式上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却非常轻视,业内人士归纳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习惯于用“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并没有真正地结合自身实际去思考问题,去谋划解决问题的方案。迫于上级政策的压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时数给予了满足,而实践教学缺乏时间保证、经费保障,机构设置未能充分落实,教师待遇与专业课教师存在一定差距,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教学任务繁重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情形下,高职教育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学校的硬件投入不断加大,专业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未能随招生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加,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不足。据统计数据显示,自治区各类高职院校共有31所,有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433名,平均每校14人,师生比为1:700左右,个别民办高职院校只有一名专职教师,有些教师的周课时多达30节。课堂规模大,课堂人数多,有的达200余人以上,致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疲于应付教学工作,不能抽出时间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研究,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影响教师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教师的视野难以得到拓宽,理论难以得到更新,科研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缺乏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大师名师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因为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以专业为导向,所以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当中,甚至感觉没有了专业,只能疲于应付和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许多教师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或者根据学院发展需要不断参与拓展新专业,担任专业带头人,讲授专业课。还有部分业务能力不强的老师削尖脑袋跻身于行政队伍的行列,直接导致专职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不稳定。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
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据统计,自治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为零;硕士为185人,占42%;拥有学士学位的有155人,占36%;其余93人没有学位,占22%左右。
二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据统计,自治区31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教授只有11名,占3%;副高职称(含副教授、中专高级讲师)139名,占32%;讲师223名,占51%;助教60名,占14%。缺乏高职称的学术带头人,即使个别院校的学术带头人具有教授职称,但也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
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据统计,31所高职院校共有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2人,占17%,30-35岁的教师41人,占9%,36-45岁的教师191人,占44%,46-50岁的教师81人,占19%,50岁以上的教师48人,占11%。调查显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现有的学科带头人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年龄偏大,出现断层现象,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四是各院校分布不平衡。一些老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经过了若干年的建设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整个师资队伍的结构也比较合理。但是许多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呈现出年轻化、学历层次低、中高级职称教师严重缺乏等问题。以上不合理因素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难以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理论素养不够高。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理论素养普遍不高,部分教师甚至连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经典著作都没有读过,更谈不上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二是理想信念不坚定。许多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刚走出校门,社会经验少、生活阅历浅,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能有深刻的体会,对学生中存在的理想、信念问题无法给予理直气壮的讲解和令人信服的回答,在授课过程中就很难使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
三是教学基本功不过硬。许多新进教师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赶鸭子上阵,他们有理论知识,但缺乏教学实践的长期磨炼,且缺乏高水平的老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与指导,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和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有机结合,进行再创作,把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讲解透彻。
四是知识结构不合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丰富的内容,跨越不同的学科,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面不仅要渊博,还要精通,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及较强的应用能力。但大多数教师专业领域狭小,专业知识理论陈旧,适应不了急剧变革的时代发展要求,赶不上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建设的发展。
五、教学针对性不强
职业特色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根本区别点。要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识、掌握本职业院校的职业特性,在教学过程和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有的放矢地渗透职业精神。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都是科班出身,即使是教授、副教授,虽然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但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各个专业职业性方面的知识。教师上课只顾讲解教材内容,忽视了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联,淡化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拉远了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的距离,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科研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是中专升格、成人教育院校转制或新办的学校,老师普遍存在科研底子薄、能力差,缺少科研氛围,有畏惧心理。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高职院校申报的课题中,国家级是零,自治区级社科规划课题也几乎是零,教育厅课题也是微乎其微。有些院校没有要求老师申报课题,甚至不知道课题申报的程序,许多高职院校没有科研管理机构,当然更谈不上对科研的考核和奖励。有些院校对思政课题不重视,严重挫伤了思政课教师潜心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调查数据显示,自治区高职院校中,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高职院校有公开发行的学报,大多数院校连内部刊物都没有,老师发表论文的渠道很少,在国家级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更是凤毛麟角。教师缺乏科研动力,大多数教师是基于职称晋升的需要,这种带有极强功利色彩的研究,因为是被动的、应付的,故而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有研究成果也是量少质次,高品位的论文更是难得一见。同时,学校在整体规划发展中,强调专业课的建设,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向专业倾斜,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科研能力不足,学科建设落后。
七、缺乏有效的激励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在制定政策时,着重于专业的发展,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制订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发展的相关措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科研经费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遏止了科研能力较强的、发展潜力较大的少数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空间。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管理、成果考核的条件与专业课同等进行,如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评审就没有专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甚至基础课课程和教师的申报条件,造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不平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所存在的问题,既与学校发展状况、规模、环境等客观因素有关,也与教师本人学习欲望、动力等主观因素有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自治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快速健康的发展。
笔者根据自治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的现状,正在尝试从师德建设、教师编制、领导重视、制度建设、能力定位、资源整合、实践教学、提升技能和科研水平等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提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R].教社科[2008]5号.
[3]杨焕民.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4]邓雪梅.高职学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8.
[5]葛仁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3).
[6]胡涵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关键在教师.思想理论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