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 528400)
[摘要]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所在,敏锐的实验观察能力又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笔者结合实验教学的工作经验,从培养观察实验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系统性等四方面入手论述如何快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实践型学生。
[关键词] 化学实验 观察力 实践型学生 目的性、全面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①,可以说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所在,而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敏锐的实验观察力又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意义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呢?
一、 有的放矢,把握关键,让实验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化学实验课一直是学生十分期待和非常感兴趣课,但平时中我发现学生实验观察兴趣很高,但缺乏目的性。有的只是一味地兴趣勃勃地观察实验全过程,有的则是为了观察某些的刺激现象。实验结束后,你一提问就不难发现他们对于一些关键的实验现象却视而不见,或对一些实验现象的本质无法把握,无法把握实验的关键点,当然也就不可能达到实验目的了。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观察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呢?
实际上知觉具有选择性,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围绕目的,主动地选择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感受性,思维也才能清晰准确。②那么观察目的又如何确定呢?这就有赖于我们教学的需要,取决于我们引用这一实验的动机,即我们为什么要引入这个实验?要证明什么?如何证明?
例如,做“蜡烛燃烧现象探究”这一实验,目的是要导出化学学习的特点,学会化学中观察实验的常用方法,培养对比思维。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1)点燃前蜡烛的色、态、密度、硬度;(2)燃烧时发生的变化,火焰颜色,层次、温度,生成物特点、检验方法。(3)熄灭后现象(白烟及其可燃性)。学生对“蜡烛燃烧”非常熟悉,如果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就会停留在已有水平上,难以有创新发现,学生的知识无法提升,会出现学生只注意了“燃烧时有白色火焰”这一现象,而忽视了“反应后生成物的特点、反应前后对比、熄灭后白烟特性”等观察重点,无法达到开展实验的根本目的。
二、 方案齐全,关注全局,让实验观察全面细致
观察的全面性是指通过观察获得事物的全貌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③。为使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得出客观、全面的结论,观察者必须根据目的,遵循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程序,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实验和观察,以免得出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结论。实验观察要做到全面细致,最主要是做到目的明确、流程合理。
例如,做“高锰酸钾制氧气”这一实验的开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个实验来向学生导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气体制备的一般方法和流程,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检验及验满的一般方法。据此制订该实验的观察重点如下:
(1)装置特点、各部分功能
(2)反应物与发生装置选择系?
(3)操作步骤及技巧、方法、注意事项?
(4)生成物与收集装置选择关系?
实验开展前教师最好制订方案,让学生带着方案有目的,按步骤地开展实验和观察,只有制订合理的观察目的,步骤,然后按拟定的程序进行观察,观察才能有实效,观察才能做到全面细致。
三、心细如丝、抓住本质,实验观察精确到位
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因此在观察实验时,应特别注意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做到精准到位,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只满足于观察的全过程,更在于透过现象精确地把握内在本质。
例如,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质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特征和相同之处就能把握其中的奥妙。观察重点应放在:(1)反应物异同?(2)反应条件异同?(3)现象有何异同?
四、 注重归纳,善用对比,让观察从对比走向系统
观察的系统性表现在,观察某一实验时不只停留在个别物质的反应现象上,而是在不断对比总结归纳基础上找出一类物质的共性,是一个以点带面的认知的扩展过程。所以揭示事物系统规律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观察系统性的过程。
例如:做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时,我们发现盐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就会有这样的设想:其它酸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吗?于是,我们又让学生观察硫酸、醋酸等各种酸与石蕊试液反应的现象,我们就会发现它们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进而得出: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学会了这种系统性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的方法,对于我们后来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还会发现原来化学里有很多同类物质它的化学性质是非常相似的。掌握了这点,今后的化学学习自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有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全面的、精确的、系统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的提升实验观察和操作能力,让学生最终成为能独立操作实验并具有一定实验设计创新能力的实践型学生④。才能激发其学习化学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教学带来勃勃生机!⑤
[参考文献]
[1] 旷湘平,《从化学新课程的特征谈化学教学创新》[J],学科教育研究,2006(9).
[2] 周宗霞,《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10).
[3]郭东玲,《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4] 汪嵘,《浅谈耗散结构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8(3).
①旷湘平,《从化学新课程的特征谈化学教学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6(9).
②周宗霞,《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10).
③周宗霞,《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10).
④郭东玲,《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⑤ 汪嵘,《浅谈耗散结构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