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哈代生活哲学在《苔丝》中的内涵体现

浅析哈代生活哲学在《苔丝》中的内涵体现

作 者:徐红梅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云南 丽江 674100)

摘  要: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与文学家,他的作品受到了文学界很多的关注与重视,而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将他自身的生活哲学融入到了小说中,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具体的感受到作家的创作情感。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哈代在《苔丝》中通过小说社会背景及主要角色所体现的悲观主义宿命论,以及对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观的揭露和批判等独特的生活哲学。
关键词:哈代;生活哲学;苔丝;内涵体现

当前国内外的文学作品以一种新的文学价值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透过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们在更高的程度上更好的感知作者的思想观念与意识。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作家,在英国文学界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哈代的生活与创作时期正值英国从老式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商人和新兴资本家成为社会新贵,而那些出身于古代贵族的家族则悄然衰落。而这时哈代受到了生物进化论以及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在思想上也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直至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哲学思想与观念。《苔丝》作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代表作,充分展现了哈代的生活哲学及其作品既传统又创新的特点。
一、哈代生活哲学在《苔丝》中的体现
(一)社会背景下的悲观主义思想
《苔丝》呈现出19世纪英国在阶级概念上的不清晰和不确定:在中世纪,阶级仅以血统划分,而不以财富位划分;到了维多利亚时代,旧的贵族家族仍保留昔日辉煌,但冷酷的经济现实使金钱变得比贵族门第更为重要。苔丝有贵族血统,却不得不当农场工人和挤奶工,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形象代表着19世纪晚期英国农业工人角色的变化。这也解释了亚雷克的父亲,西蒙.斯托为什么能够顺利地用大笔财富购买一个显赫的家族姓氏,并把他的家族变为斯托德伯氏家族。这种混乱的阶级划分标准也影响到了克莱家:安吉尔身为牧师的儿子,博览群书、思想开明,为追求自由,宁愿放弃上剑桥大学和当牧师的传统待遇也不愿意受宗教思想的束缚。因此,在小说中,苔丝、亚雷克、安吉尔这三名主要人物各自的社会阶层都比较混乱。
尽管哈代同情苔丝的遭遇, 也看到了是资本主义制度给苔丝带来悲剧, 但是身处资本主义社会的他找不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再加上受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使得哈代悲观的认为, 苔丝的悲剧一种无法避免的必然结果。
(二)苔丝自身的宿命论思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十分形象而又生动的展现了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所产生的不尽相同的感受与感悟。而就笔者看来,苔丝之所以成为当时那个时代的牺牲品,绝对不是一种偶然。作为时代的产物,她代表了那些为不属于自己的罪过而受苦,没有受到公正待遇的人。
苔丝屡次被比作“笼中之鸟”,除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家庭因素及亚雷克、安吉尔的影响,苔丝的禁锢还源于她自身的性格特征。苔丝美丽、聪慧、迷人、感情强烈,但同时也体现出相应的矛盾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她的悲剧:苔丝用坚毅对抗邪恶势力,但面对自己心爱之人时,却又变得柔弱无助。纵使失贞和孩子的夭折让苔丝痛苦不堪,她也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即使在经历了亚雷克的折磨后,她仍是对爱情怀有憧憬,一心爱着安吉尔。作为反抗女性,苔丝不甘成为阿莱克的玩物,蔑视权贵,跟亚雷克重逢后,敢于戳穿其皈依宗教的虚伪。但长期生活在当时那样一个摧残人性的社会里,苔丝潜移默化地屈服于传统道德的桎梏,潜意识里把被迫失身看作是自己的罪孽,逐步认同自己的命运和地位。苔丝深信自己“是丈夫的私有财产”这一男权观念,甘愿把自己当作丈夫的附庸。在临死前,苔丝又将妹妹托付给安吉尔,认为是对他的补偿。一方面持有倔强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又受资本主义道德观这种扭曲意识的束缚,苔丝最终走向悲剧的深渊。在这个角度上,哈代充分体现了他的宿命论哲学。
(三)哈代对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观的批判
在这部小说中,苔丝为了负担起贫穷的家庭而成为资本主义邪恶势力的牺牲品。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在资产阶级道德前,却成为伤风败俗的典型。
拥有不同的秉性与特点的亚雷克与安吉尔都对苔丝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整部小说中,我们不能片面的判断亚雷克与安吉尔两个人谁是恶魔、谁是天使,因为这两个人都有邪恶与真诚的一面。但是,他们对苔丝的影响则无一例外都使用了男性强权向女性发挥威力:文中亚雷克曾承认他为了一时之快而诱奸了苔丝,他也完全清楚自己在利用这种支配力而使苔丝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同时,在男权社会,男性往往以极高的道德标准衡量女性而自己却逍遥于道德标准之外,致使道德约束因性别而论。正如看似无视世俗偏见、思想开明,而实则狭隘、虚伪、自私自利的安吉尔。尽管自己以前也有过放荡行为,却内心却依旧遵循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娘恪守贞洁的荒诞教条,从而无情地抛弃了苔丝,进一步加剧了苔丝的悲剧命运。由此可见,男权社会对两性的双重道德标准,给女性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哈代对苔丝寄予深厚的同情,并用(一个纯洁的女人)作为作品的副标题,认为这样一个伤风败俗的杀人凶手是纯洁的,是受害者,其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伦理道德的创作思想一览无遗。
二、哈代宿命论在《苔丝》中的体现方式
(一)象征
在文中,哈代屡次使用象征手法预示故事内容的悲剧结局。文章开头,叫王子的马的死亡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像这匹马一样,苔丝也拥有贵族称号,却注定要过需要体力劳作的低微生活。古代武士的梦和马的死亡预示着过于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就要牺牲现实中所拥有的东西。德伯菲尔德家拥有的贵族姓氏具有双重象征,既象征显赫辉煌,又象征毫无生机。苔丝被处死时,文中提到她的祖先们在墓室中“休息”,他们仿佛对自己那辉煌的家族中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而其家族墓室则象征生命的结束,暗示了它那曾经的风光显赫是毫无意义的。
(二)隐喻
在《苔丝》中,很多情节与内容上都运用了隐喻手法,藉此说明苔丝的命运是她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哈代所持有的宿命论思想使得他认为苔丝被诱奸这件事是一种报应,是对其祖先作孽的报应, 是一种必然。在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中,苔丝找到了一份在奶牛场上班的工作,并且在这里认识了安琪儿。对苔丝来说,安吉尔是她深爱着的天使。在婚礼前夜,苔丝给安琪儿的信中写出了自己之前的经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安吉尔并没有看到这封信。在此,哈代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暗示,为下文的故事情节进行了一定的铺垫。下文中即描绘了安吉尔因为受到当时时代风气的影响,在了解苔丝的经历后,并没能挣脱世俗道德观的束缚,最终离开了她。通过对安吉尔行为的描述,体现出哈代在同情苔丝之余却也认为她的这种悲剧命运已是时代的产物和一种必然。
(三)巧合
哈代受到一些哲学家的影响,认为世界上存在着超自然现象,而这种意念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人的命运有所改变。因此,在整部小说中,作者设置了许多的机缘巧合。小说中的第一个巧合就是老马的死亡,这看似是一个巧合,但却暗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那就是苔丝不得不去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 而正是这件事情最终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当苔丝感到生活举步维艰时, 按照安吉尔的吩咐去向其父母求助时,也是由于机缘巧合,最终没能得到其家人的帮助。随着生活越来越艰难, 她的悲剧也进一步加深。在从安吉尔家回来的路上, 苔丝又巧遇了造成她悲剧人生的亚雷克。最终, 在生活的压力和亚雷克的不断纠缠之下, 苔丝再次回到亚雷克身边。小说中对巧合的设置,更让我们觉得苔丝的命运是宿命早就安排好的,她的人生悲剧是必然的。同时,这也反映了哈代无法给生活在贫苦中的人们找到一个光明的前途, 从而只能把他们的不幸归结于是巧合的结果。
三、总结
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力图通过艺术反映现实生活。作为哈代杰出代表作之一,《苔丝》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所形成的悲观主义宿命论等生活哲学。作品中对众多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以及命运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哈代对当时人们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对于哈代作品中融入的生活哲学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文学界的艺术工作者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状况的了解,能够在更高的程度上为文学事业做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盛民.哈代:跨越世纪的文学家——评《哈代小说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1994(01).
[2]马淑静.哈代的生活哲学在《苔丝》中的体现[J].社科纵横,2010(10).
[3]王丽华.托马斯·哈代的思想在《苔丝》中的体现[J].作家,2013(08).
[4]徐国辉,张静.托马斯·哈代小说中的哲学思想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5]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
作者简介:徐红梅,女,汉族,云南丽江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