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该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关键词:课堂互动;大学物理;教学方法
1引言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普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大学物理中的知识和方法还将指导他们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目前高校中很多基础课是采用大班(学生人数超过100人)教学的,“大学物理”课程也不例外。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如何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授课方式和管理方法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课堂互动的教学改革措施。这些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课程往往大班授课,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很难照顾到每个人。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成了真理的代言人和权威的化身,学生则是被动的记忆和复制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学关系于是就变成了自上而下、流通灌注式的供求关系,学生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听众。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另外,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大学物理”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学得好不好对后续课程影响不大,所以对它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积极主动。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思想,但在现在的学生中相当普遍。只有对学生的就业或是深造有很大影响的课程,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当然,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是很难的,但作为教师,可以从另一方面去思考:为什么要开设“大学物理”这门课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得到的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呢?如果每个老师都能认真去思考这两个问题的话,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门课程的优势体现出来,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将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
3教学方法与改革措施
3.1 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呢?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采用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什么叫互动呢?互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1]。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狭义的互动,主要是指狭义的互动,即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交往活动,其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课堂互动是在课堂这个特殊环境里的师生互动,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当然,课堂互动包括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这里讨论的是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
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它重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式教学中,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传统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知识探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角色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变成了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讨论问题的角色,引导和启发学生进一步地思考,将以前需要讲授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索中主动获取。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围绕某个主题去讨论和探索知识。尽管学生人数很多,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最终就会对“大学物理”课程产生了兴趣。
3.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时的互动
互动式教学采用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与启发学生去思考与探索。因此,在每节课之前,需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当然,有些难以理解的部分也需要教师在课前或课程中间进行讲解。因此,尽管我们提倡分配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和探索,但是集中的课堂教学的方式还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当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补充,丰富教学内容,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及时与学生交流互动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课程组的老师引入了基于Clicker的课堂应答系统。课堂应答系统主要由教师遥控器、学生投票器(每人1个)、接收器以及配套的软件组成。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利用手中的投票器发送至与计算机相连的接收器中 计算机中安装的Clicker数据处理系统会在接收到信号后立即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将学生的投票结果以柱状图或百分比的形式反馈在屏幕上。测试结果表明,使用Clicker教学的班级科学推理能力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级,基于Clicker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3 问题引导,分组讨论
不管是课堂教学阶段,还是自主学习阶段,分组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弊端,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围绕某个问题的讨论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思考和探索知识。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需要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在课堂中引入课题,提出问题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认清目标,有的放矢。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能力在课堂互动中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分组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随意分组和有选择地分组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何有效地进行搭配呢?建议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成立课程兴趣小组。先让学生根据各人的喜好自由搭配,经过几周时间后,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程序的加深,可以有意地作些调整,让表现好的同学带动更多的同学把课程学好。
4总结
本文针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互动式教学引入到“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应答系统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很好地激发能动性,主动地去思考并获取知识,于是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对基于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与探讨,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徐飞. 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 国外外语教学. 2005(2): 55-63.
[2]陈丽莎. Clicker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谢丽, 杨长铭, 包雷. 基于Clicker的交互式教学对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34): 91-93.
作者简介:孙利辉(1978-),女,博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物理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伍鹏(1978-),男,硕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