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背景下,运用哲学的视角去审视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哲学内在根源问题的思考,以及高校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能够形成高等教育哲学与现代高等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 运用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对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出一条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哲学;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引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本次会议公报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国家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各领域改革的总要求。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毫无疑义都要自觉围绕这一总目标、落实这一总要求,从教育部门自身改起,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最高阶段,其自身担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使命使其在与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上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的独特性。因此,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成为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等教育哲学是高等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用哲学思辨的眼界去探寻高等教育学的深层次问题,在内涵与外延上形成一种归因,并试图得到一种理性的解答。通过高等教育哲学对错综复杂问题的深刻解读来揭示现代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建构现代高等教育的应然状态,并为现代高等教育从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提供理论支撑,指导现代高等教育的实践。[3]所以,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学要哲学理论的指引。
一、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强化教育理念
欧阳建平指出,着力推动教育教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是要强化六个理念、推进六个方面的现代化。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推进教育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学科专业结构的现代化;树立市场机制的理念,着力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树立特色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教育发展方式的现代化;树立学生主体的理念,着力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现代化;树立多元评价的理念,着力推进本科教学评估评价的现代化。在这六个理念中,其中两个理念特指向高等教育,即市场机制的理念和多元评价的理念。
(二) 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瞿振元指出,在治理理念下,要转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健全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创新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实现管办评分离,从而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2] 具体来说,在高等教育领域,是依法恢复、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大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大学理事会,完善大学章程,建立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等,以及在高校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实行学术本位的管理,恢复教授治学的传统。这是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性制度。
二、哲学视角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
布鲁贝克在其著作中感叹大学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知识之翼,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关系的端倪。大学追求着崇高的学术理想,培养高尚的精神信仰,但是大学的内在自由却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日渐丧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政权力的极度蔓延和对学术权力的横加干涉。大学的行政权力不断强化,学术品格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权学交易”正在日益玷污着学术尊严,“官本位”的强势压过了“学本位”的发展势头,致使学术研究在畸形的环境下延伸滋长。这种状况造成高等教育价值观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尖锐对立。其实这是布鲁贝克“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 “二元结构论”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平衡的一个外在表现。它注重了大学内部的行政管理,却找不到大学教育的核心受众——人的存在。因此,人们能从大学教育中敏锐地嗅出“官本位”“官僚殖民主义”和“行政沙文主义”的意味。对此,张楚廷教授认为: “政治非本位,人乃本位。”[5]鲜明地指出了大学教育真实的内在根脉,大学的内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关注师生的生存状况,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是大学教育发展的根基。
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对分离
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对高校学术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及运行等重要问题分别做了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国家规范,首次明确了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学术组织体系中的最高学术机构定位。
《规程》的出台,证明国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明确地规定了职责与职权,政策已经实施,但是落实还需要时间,也是所有学者担心的问题。因此,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平衡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国家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和支持。
四、总结
总之,在现代社会,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现代高等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哲学被马克思誉为 “文明的活的灵魂”,它不仅体现出时代的精气神,而且哲学理念、哲学思维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用高等教育哲学的视野来指导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贵仁.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 中国教育报,2014-02-13001.
[2]瞿振元. 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J]. 中国高教研究,2014,01:1-4.
[3]宋景华,杨杰. 高等教育哲学视域下的现代大学教育改革[J]. 高等农业教育,2014,02:3-6.
作者简介:焦丰年(1989—),女,山西大同人,兰州大学2013级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学校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