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培养高等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之根本。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社会对专业营销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加强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之需要。作者通过对高职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提出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营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对专业营销要人才需求迅速上升,一直处在人才需求排行榜的前三位。加强对营销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现营销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之重点。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即是以就业为教学目标,加强资源整合,改进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就高职院校来说,深入探索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学理实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全面掌握技能,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职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与必要性
2.1概念:高职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复合型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充分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全面构建素质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2.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然趋势。首先,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服务的高等技术人才。即培养有一技之长,又能适应社会,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高职营销专业培训应区别于普通教育,侧重于专业的培训与就业指导,各个职业学校只有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才能构建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其次,实行理实一体化教育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之需要。培养以生产、管理、建设与服务等一线专业人是职业教育之目标。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营销能力培养,彰显专业技能,实现理论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变,突破人才营销技能的创新。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技术使用能力,丰富的知识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等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坚持三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的结合、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结合。加强三种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适应国际化发展之需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呈普及化发展趋势。职业教育的迅速增长,进入空前的发展期。国际合作办学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的频繁开展,推动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加强营销理实一体化教学是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之需要。
2.3高职营销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证分析:作者从某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248位学生进行一次“教学需求”的调查。收回问卷247份,其中1人因不在校而未能参与调查。问卷显示,其中53.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文化理论知识很感兴趣,46.5%的的人感兴趣,63.3%的学生认为学校是收获所学专业技能最多的场所。对期望用的教学形式与手段的调查,86.5%的学生选择“营销理实一体化”化教学模式。其中有50%的学生强烈希望学校在在教学场地上进行改进,加强实践教学,不满足单纯的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要求加强实训环节,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学生最强烈的愿望。
3现阶段高职营销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学的模式落后与内容陈旧,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导致走向工作岗位存在巨大的落差。在营销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教学模式陈旧不符合现阶段营销人才之需要。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营销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未能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许多客观原因如:缺乏实践平台,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太少等因素,进而导致培养出来的营销人才缺乏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营销专业课程采用的模式多为沿用本科教学模式与内容,太过理论化,注重理论轻应用的观念概深蒂固,使得学生对理论与应用脱节,实践重点不具明确性。营销学注重的是市场调查研究与预测能力,然而在高职教学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太少。
3.2营销学理论缺乏更新,案例分析不具有效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不断的更新与发展,营销学也不例外。然而现行的高职教材按传统的思想照搬照套,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之需要。教材内容的滞后使教学内容不具时代性与现实社会需要脱节。营销成功案例分析也是以我国的大型企业曾经的辉煌进行分析,相对学生来既空洞又不切实际。高职营销毕业的大学一般都在中小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由于不同企业的条件限制,大企业的成功案例并不具备适用性,传统的营销模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营销需要。
3.3教师观念落后,实践教学走于形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参与指导,教学实践走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同时,教师注重于理论教学的研究与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学校对实践教学缺乏激励与监督机制,进而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实践活动少,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3.4营销专业理实投入不足,阻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在高职院校扩招之后,学生生源充足,但是教学资源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需要,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校内营销实践教学条件不成熟,不能按计划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4构建高职理实营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策略
随着社会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培养市场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之责任。提高营销型人才的专业水平与市场适应能力,离不开理实营销教学模式的支持,如何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4.1对高职营销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编制适合营销专业的配套教材。教材内容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之基础,高职院校结合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体化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制定具有可行性、适用性的一体化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在编制的过程中,要以理论知识符合实践教学之需要为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与完善,理论知识要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充分体现理论中有实践经验,实践中有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编写具有适用性的教材是营销教学一体化构建的首要任务。
4.2加强资源整合,改革教学模式。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职营销理实一体化是设置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实施标准。把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营销技能、综合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完成教学目标。营销理实一体化的内容包括: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合的企业作为学生实践的平台,加大资金投入,配备适合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增加实践课时,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做到全程参与指导,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同时提高教师理实教学经验,是实现高职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手段。
4.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现阶段,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也呈多元化发展。除了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教师向多能化方向发展,既能担认理论导师,同时又是指导导师的“双师”型人才。学校可与优质企业挂钩,把教师送到企业培训,或请优秀的营销大师为老师培训,运用多种途径与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实力。同时建立健全激励与监督机制,对成绩卓越的教师进行奖励,是提高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5结束语
总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把专业知识融入实际工作之中,是现代企业人才选用的首要条件。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实战能力,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付达杰,何先应.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成人教育.2010(1)
[2]张瑞仙.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研究.2009(28)
[3]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报.2012(6)
[4]史琦,王建梁.浅普挪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1(1)
[5]马树超,胡秀锦.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向与政策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