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对知识的教学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德育课在课堂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2008年中职学校德育课改方案实施后,使得德育课课堂生活化在中职学院中得到广泛推广,下面我们就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在中等职业学院中的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字: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
一、简述什么是生活化的教学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区别于传统的课本、理论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融入人在生活中的良好的习惯、制度、信仰等等,又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将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化,使其更贴近生活,这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人与生活中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息息相关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更好的生活,因此将教育与其融合后,就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促进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二、简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首先,教学资源要贴近生活。生活中有着许多真实的、鲜活的实例,适当选取就可以作为德育课的教学案例。生活化课堂教学是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将社会生活作为教育资源与,同时与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世界。
其次,教育的内容应当实践化。德育课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身心素质,当脱离校园后,学生不仅在专业技术上满足招聘企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情商,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才。
再次,教育的方式要贴近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而贴近生活的上课方式,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中职院校对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教育。
三、分析目前中职院校中德育课的教学现状
人们普遍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期间,当人的年龄增长时,虽然具有了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明辨能力,但同样需要素质道德的积极引导,开设德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正能量,从小处说有利于对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积极向上的塑造,从大处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德育课的开设和进行在中职院校中的开展并不是十分顺利的,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首先,德育课的主要上课方式是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式讲解,教师的讲课形式以念书本内容和课件为主,讲授的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和结合生活实例。在授课期间,由于教师每年所进行的都是重复性的工作,对于所讲内容早已熟悉于心,虽然可以熟练地进行教学,但是由于缺乏新意,教师只是对德育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机械性的讲解,缺乏激情。如果教师在授课期间都无法很好的带动课堂气氛,那么学生在上课时就会赶到枯燥和乏味。同时由于道德教育是抽象的理论性只是,缺少举行的实物参照,因此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就会存在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这一课程产生反感的心理,这对于德育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教师在课堂上未能发挥积极的意引导作用,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和学生交流互动,就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在道德教育上,了解学生真实内心是树立道德素质的关键,这一点做不好,就不能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
其次,德育课程的内容与现实脱节。由于书籍在更新时需要重新排版设计、内容筛选等等,因此一般的教育书籍并不是每年都会更新,学生使用的教材往往都是几年前修订的,因此书本上除了理论性的知识以外,很多例子都是多年前的,不新颖,就这一点而言就未能达到生活化教学的要求。而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上课时照本宣科,不能将只是很好的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影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又一重要因素。
再次,由于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同重点高校有着较大的差别,有些德育教师之前从事的并非是该项专业,因此在讲课时就缺乏对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运用。虽然完成了教学进度和内容,但是缺乏系统的规划与深入的研究。
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重视这一课程,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所学知识的考核缺乏力度,设立的考试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从实际出发。综上所述这些原因都是影响生活化教学的不利因素。
四、中职院校应当如何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进行到底
德育教育对于人的品质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授课的好坏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院校首先应当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德育培养。教师应当重视自己讲授课程的重要性,成立专业的教研组,教师之间要相互探讨教学经验,找到一个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使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这二者之间融会贯通。同时,教师虽然每年都要教授同样的知识,但是也要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激情,这才有助于发挥积极的教学作用。
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找一些最近发生在身边的生活实例与理论知识之间进行配合,尤其是一些热点实事,这有助于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教师用一个实例在课堂上引出一道问题,学生之间在进行问题讨论时,教师予以积极向上的德育引导,互动教学的形式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真正实现德育课程生活化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敏.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冯金霞. 中职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探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2:63+99.
[3]葛民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
[4]王凤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5]张群英.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