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浅谈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作 者:王天福 (贵州省盘县旧营乡中学 553519)

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应充满乐趣”。同时还明确要求:“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当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如何,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教师教得如何,体现在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在新课改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
在初中物理中,尤其新课标下实验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重视实验探究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知识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展现物理现象,找出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而培养了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精神,提高探究能力。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的教学活动中,先由每个学生拿尺子在课桌边振动,不同的长度,声音高低不同,由学生得出结果,然后解释男高、低音不同的原因。对学生提出的猜想,教师都要加以鼓励,然后有选择性地加以验证。探究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不能做的,教师要想办法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千万不要不放心一包到底,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探究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加探索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二、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想大面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和学生搞好关系尤为重要,也即培养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情商。
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上第一节物理课,一定要给学生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要尽量做到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不是他们的老师,甚至还应该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随着他们自己的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贯穿始终,是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中教师亲切各蔼的语言是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心灵的重要途径。当一个学生因没有答上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感到局促不安时,教师应轻轻对他说“请坐下”,并对他说一句简单的鼓励话。一个“请”字,一句鼓励话语,没有责怪,没有讥讽,表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学生会从心里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尊师之情油然而生,当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表示疑惑时,老师应说:“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好吗?”完全是商量的口吻,没有谴责,没有威严,体现了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从而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分量又进了一层。
三、澄清认识误区,明晰概念和规律的产生条件
由于惯性思维和一些错误经验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对这些概念和规律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老师必须注意多强调并更正这些错误的观点,明晰物理概念、规律和产生条件,或者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反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或规律的记忆保持更久,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意义。
如电功和电能,学生往往不能区分它们的不同,总认为是具有相同的物理意义,老师注意强调虽然它们的单位相同,但它们的意义不同:电能是一种能量形式,是一个状态量,而电功是过程量,它的概念是:电流做功的多少,实际上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必须针对用电器耗电的过程才能说电功。相同的例子还有热量和内能。又如滑动摩擦力方向问题,学生总认为“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老师得注意多强调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是指该研究物体相对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的运动,参照物是“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而不是地面。不反复加以实例澄清,学生是非常混淆的,教师可通过模拟在传送带上滑动的物体和地面上拉动的物体的摩擦力进行比较说明。同样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可用橡皮泥捏成球和船加以演示对比区别,学生就不难理解到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影响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及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等知识点。
四、教师少讲,精讲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精讲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精讲不是照本宣科,不做必要的引申,也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把重点、难点、疑点讲深讲透,填补学生预习和讨论中的“空白”,这样学生听起来认真,又克服了依赖思想。教师讲解虽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大体上从以下三种方式出现(1)关键问题重点讲,备课时,根据教学要求确定精讲内容,讲解时,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解决问题为原则。
如:初中物理“汽化”这一节通过筛选决定精讲①蒸发有制冷作用;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由于课堂上教师讲解的不是面面俱到,所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本的阅读,也为课堂练习巩固赢得了时间。(2)发现问题及时讲,课前把一些一般性的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自学或预习,上课时先不讲直接用,在用中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地点拨,启发式讲解,如:“电流”这一节比较容易,预习后找出一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完成,教师深入小组发现大部分学生只对“金属中自由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不理解,其它练习都完成的很快,课堂上我们及时讲解了这部分的内容,由于教师讲解的是学生迫切要求知道的,他们听讲很认真,并且记得也牢。(3)对待差生个别讲,由于课堂讲授时间短,因而有时间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差生差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有,反应慢和懒惰两种。辅导时,前者着重于课程辅导,主要是结合新课适当地补充知识上的缺漏,指导他如何阅读教材,分析问题,交给他们学习方法;对于后者,则侧重于课本知识的检查过关,激励他们自强好胜,赶上和超过好学生。
总之,在新课改条件下,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不二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最高目标,真正培养出创新的人才。